当然,李均也不是卸磨杀驴的人,他只是要放些鲇鱼而已。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鲇鱼效应。
什么是鲇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鱼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出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有很长,因捕获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
有一天有一个船长,在捞上来的沙丁鱼里无意放进了一条鲇鱼,而鲇鱼呢,以吃鱼为生,进入陌生环境,就会不停的进攻。
沙丁鱼为了生存,就会不停的游动,以躲避鲇鱼,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自己的沙丁鱼大部分都活下来了,在港口卖出了好价钱。
从此这位船上每次捕鱼,都带着活得的鲇鱼放在船上的水桶里。
……
这位船上发财了,买了许多房子和铺子。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上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诸多店铺财产,他们家也不需要打渔了,向世人公布了秘密。
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鲶鱼效应“。
自己这些员工们安逸了,放鲇鱼就能再次激发他们的效率,所以卸磨杀驴谈不上,但是杀鸡儆猴肯定还是要有的。
到时候谁是第一个让自己动刀子的人,那他就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