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都市小说>重生之胆大包天> 第715章 用钱砸回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5章 用钱砸回来!(3 / 4)

扈青同志说了这时代的痛点。

华夏花费大力气培养的那些精英分子,都跑去国外洗盘子去了,因为国外洗盘子月薪也能过万啊!

而华夏折合成美元,一个月不到一百美元。

精英分子纷纷到国外去,怎么着也比国内挣得多。

这是华夏**十年代最大的痛点。

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都是削尖了脑袋不惜一切代价挤到外国去。

造成华夏出国潮。

大量人才外流。

不过有人是因为外国的月亮圆和发达,还有人是因为华夏一些重要岗位都是留学归国人员做出来的,他们战功赫赫,在这时代华夏科学院六百院士之中,归国留学人员占了81%,华夏工程院四百院士之中,留学人员占54%,其他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63科技攻关项目,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之中,入选的人才一半以上都是归国留学人员,在载人航天工程,气温超导,人类基因组序列……都是海归人物领军。

去国外还有镶金的嫌疑。

因为海归学成之后,回来就是香嬷嬷,这样的人才国家都需要,民间根本得不到。

现在还稍微那么好一点。

特别是马上的九十年代末,华夏互联网出现几个有名的公司,都是海归人士搞起来的,,从“把互联网带到中国”的亚信公司到无线通讯领域的领军企业ut斯达康,从为波音机组提供远程技术培训到向全球软件巨头发起挑战的“和欣”计算机操作系统,由留学生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款嵌人式32位微处理器”方舟”芯片和成功打人国际主流市场的“星光”系列影像芯片等等。

留学人员很牛,互联网是未来的趋势,外国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出国热”浪潮酝酿而生,并一发不可收拾,都往外面跑。

而且整个华夏舆论对于“海归”概念也是处于一个顶礼膜拜的阶段,“海归”派人物几乎都顶着光环受到外界的追捧,“海归”往往手持洋文凭,喝饱了洋墨水,即使不能携带项目和技术自己创业,也能在进入外资或本土企业中获得不菲的待遇。与之相对应,形容土生土长的本土派的词汇,“土鳖”被放到了对立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