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均之前没亮出一些底牌的时候,就有人居然以区区一个系学生会主席来压自己,想来那都是一个笑话。
这些同学在小小校园就圆滑,事故,钻营,虚伪,不过年轻人,学生是一面镜子,他们的模样往往是社会某些形态的镜像,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大学不是社会,它是学生从成年到步入社会的一个过渡,特别是大三大四,一些大学生已经提前认识到了社会的生存规则……
再次许久未到校园。
李均却是早已经在大学里扬名了。
他捐款校园图书几万册,他在校外创业,生意很大……搞得学校对于这个学生都不知道怎么着,开除吧,人家没有挂科过。
学业好,还做出了一番事业,为学校争光,还为学校捐资助学什么的。
已经没有人将李均当作一个学生,认为他还在学校挂名,人家是镶金的,根本不是像他们一样来学习专业知识的。
和那群昔日的宿舍哥们,也已经距离感到了天际了。
“李均,李……李老板。”
只是冰山露出一角的事业就让那些昔日的同班同学对他就有些结结巴巴了。
李均的成就和财富,将他们远远地甩开了。
人与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
都是一颗脑袋下面两只手,两只脚啊……
为什么,他就那么特别的优秀。
男人们羡慕李均在校园内就完成了自己的事业。
而燕京外国语学生,则是许多校花和系花被李均给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