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据臣所知,那些海盗说是从宋国、倭国等地来的,却大部分都是我高丽之人,这些人都是从我高丽本土做船出海,时而为民,时而为商,时而为寇,飘忽其来,飘忽其去,使得当地驻军难以抓捕,也使得我国民心浮动,不爱农事,只愿出海,长期以往,臣以为必将使得无人耕作,民风不在,铜臭漫天!
臣奏请陛下封海禁船,劝民农耕,养于教化,如此一来,我国必会民风淳朴,国泰民安,至于耽罗郡,孤悬海外,失去我高丽粮草支持,不要数年,必将不战而下!”
那大臣一脸的正气,此时初起的阳光刚好照在了他的身上,使得他身上仿佛散发出了一道道的金光,让人难以直视。
“大王!自古无农不稳,农为百业之基,今年天气寒冷,我国明年恐有饥荒之嫌,臣附议劝农禁海,至于海鱼,大可让驻军前往打捞,一来补充军用,二来也可以巡海域外。”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个一个的大臣站了出来,对王俣拜道,王俣惊讶的发现,不仅仅是世家的人出列,连自己一手提拔的几个人也站了出来,难道这些人都被世家收买了?
王俣犹豫了一下,然后心中否决了这个想法,最后只能把这些人是为了重农抑商这个论调而站出来的,王俣不断曲指击打着扶手,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呢?王俣又看向了李资谦,李资谦依旧是一动不动,仿佛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一样。
王俣很明白,这是一次世家贵族协同作战,为的就是禁海,但禁海对这些人有什么好处呢?
王俣想了想,明白了,恐怕这禁海禁海,最后禁的都是那些百姓和商人吧,这些世家贵族是不会被禁海的,至于利润和税收么...恐怕也不会有多少进入国库的,这些高丽的蛀虫,没有一时不想占便宜!
王俣明白了过来,却觉得更加棘手,这些人代表的力量太大了,大到连他都有些忌惮。
他最后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后再议吧,李爱卿留步,其他人散了吧。”
姓李的人在朝中很多,但没有人会对叫谁产生疑问,这个李爱卿只会是当朝宰相李资谦
等众人离去后,王俣起身说道“坐的久了,我们边走边说吧。”
二人一前一后,一言不发的走着,好一会儿,王俣说道“如此一来,恐怕朝中赋税大减啊。”
政治最重要的是就是平衡和妥协,不能掌握这两点的,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李资谦听明白王俣已经知道关键所在了,剩下的就是妥协和平衡了,这钱要是只有世家赚,那王俣必定是不干的。
“大王,赋税减少却可以用获利来弥补啊,海外之物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我想由官府定价却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