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大明流贼>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守住大西的底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守住大西的底线(2 / 5)

出于对刘进忠的不信任,豪格并未第一时间答应这件事,而是让其先派几支小队伍在城里搜查剩余百姓的粮食。

在足足等了半月之后,他才等来孟乔芳搜刮关中之地筹集的一批粮草。

而丢失了第一批粮饷之后,孟乔芳害怕路上再出什么问题,将关中事务委托给巡抚雷兴启,亲自带着一万人马,压着粮草从褒斜道历经艰苦,送到了汉中府城。

豪格得到粮草,心中大定,此时他还不知清廷是否发兵,作为一军统帅,以及久经战阵的大将,他自然不会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

眼下他将张献忠的策略看得一目了然,就是要与他拼消耗,等他粮尽兵疲之后,再来与他一战。

对此,豪格心里十分清楚,同时也知道张献忠背靠巴蜀天府之国,天下粮仓之一,与他拼粮食,豪格根本拼不过,但豪格却并非没有胜利的希望。

他的策略就是围点打援,洋县内存有粮草,只要他围着洋县每日攻打,一但洋县坚持不住,向张献忠请援,张献忠必然会陷入救与不救的两难之境。

不救,万一洋县被攻破,豪格不仅能获得洋县的粮草,还能打开入蜀的一条通道,救的话,张献忠坚壁清野不与大清天兵接战的策略,就会被豪格破坏。只要西军主力出来,在汉中平原上,豪格就可以调遣八旗,用骑兵将张献忠的步兵消灭在平原之上,从而鼎定战局。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豪格围攻洋县,却屡攻不破,张献忠也不发兵支援,那最后的结果就按照张献忠的设想,豪格粮草耗尽,兵疲马瘦,被西军追杀死伤大半。

战争之事,本就是千变万化,没有必胜之法,豪格既然决定将大军留在汉中,自然要全力去拼。

这时随着孟乔芳领一万人马到来,清军在汉中的兵力已经超过六万人,豪格遂即命孟乔芳督三万旧明降兵去攻洋县,又命固山额真李固翰领三千汉军镶蓝旗随军督战,豪格自身则领着满蒙铁骑坐镇汉中府城,随时准备突袭援救洋县的西军。

洋县一地,与大西军在汉中的其他据点不同,地势并不险要。它位于位汉中盆地东缘,并不十分利于防守,但张献忠仍然让李定国驻守于此,却是因为这里不仅挡住清军走荔枝道翻越大巴山进入蜀中的道路,而且还可控制常骆道和子午道,两条汉中进入关中的出口。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必定能杀伤更多的敌人。

孟乔芳督军进至洋县之后,立刻发动了对洋县的猛攻,他是陕西三边总督,所以对于清兵的粮草问题,认识的非常清楚,如果他不能再尽快拿下洋县,或者诱使张献忠救援,他们就输了。

大西军在洋县的守军目前有两万人。

李定国本来就有的一万人马加上汉中撤出来的一万人马以及蜀都新补充的兵力。

清兵对洋县的攻势相当猛烈,第一天双方就杀红了眼,谁也无法后退一步,双方在洋县附近展开激烈的血战。

半月之间,清军与大西军就打了大大小小五十余战,战斗异常血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