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大明流贼> 第31章 喋血山海关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喋血山海关下(2 / 5)

只见洪承畴抢先一步说:“三桂报君父之仇。岂得不真!”

吴三桂心想,这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去,也正好撞到了自己的心里。他决定做个样子出来:“大王,洪大人此言正是三桂心思...呜呜呜......帝君被那李贼逼死,三桂不能为他报仇,实在是没有尽到做臣子的本分.....”他揉了揉鼻子继续用这种哭声说着:“我的父亲也被那李贼禁锢在营中,以做要挟。如此弑君辱父的李贼,三桂恨不得生吃他们的肉,痛饮他们的血。但三桂兵力有限。但凡多上个几万人马,也不会来劳烦大王助阵。请大王看在你我比邻的份上,借大兵与我,共击李贼。事成之后,三桂愿奉上山海关及京师土地与大王,以犒劳大兵。恳请大王出兵相助,三桂拜首!”

做完了这一切,他屈膝下跪,伏在地上,听多尔衮是什么态度。如果这样再不行,那就只有鱼死网破了!

多尔衮连忙扶起吴三桂,脸上是一副关切的神情,他动容地说:“你们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这一美事。先帝时事,在今日不必说,也不忍心说。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大清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可以通告大小官员百姓,勿须惊慌。但有一些事情,不可不说!”

吴三桂一听有戏,立刻接过话茬:“大王但说无妨,既是一家人,不必客气。三桂还是做的了主的!”

多尔衮要的当然不是三桂对明朝的忠心,更不是感情愤激的眼泪,他想得到的是三桂投降,以及出兵助战应得的报酬。因此,双方话题很快就集中到具体条件上来。

两方商量的时间不多。讨论过后,多尔衮开始思考起来。吴三桂屏气凝神,期待着最后的结果。

吴三桂提出酬谢清朝的条件,归结起来,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大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请清兵入北京,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三个条件以前两条最为重。

多尔衮想到自己力主出兵以前,在盛京和那些大臣旗主们讨论的事情。

那时大多数的旗主都想着占据关外土地就足够了,至于山海关要不要都行。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来到这泱泱的中原大地,当这里的主人是一种多么荣耀的感觉。

范文程说的对,若是以前夺取河北数省,以自己的力量有限尚不敢有更大的希图。但如今吴三桂亲自前来,愿与自己合击李自成,这等于借助吴三桂消灭大清的劲敌,而吴三桂又可以借助己方之力雪君父之仇。在何乐而不为!

况且,吴三桂提出“裂土”酬谢,把黄河以北土地让给大清,是完全符合自己的既定的目标的。想到这里,多尔衮眉开眼笑起来。

“平西伯既有如此诚意,我大清不助你一臂之力是真的说不过去。本王接受你的条件,从速发兵,夹击李贼!”多尔衮确认吴三桂再不会耍什么花样,又补充道:“李贼与你方装束甲仗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平西伯可否与将士们剃发以相区别。”他抛出了最后的通牒,这也是决定吴三桂命运的事情。剃了发,从此就只能跟大清绑在同一辆战车上。

“大王说的是,方才说我并非懦怯,使我再得万名骑兵,何惧于贼!今为兵少,故向您乞师,盟誓、剃发无恨!”形势紧迫,容不得犹豫,吴三桂慨然应诺。

接着吴三桂把他所率诸将方献廷等引见给多尔衮。双方算是达成了一致。

多尔衮见目的达到,又考虑到时间万分紧迫,让吴三桂的兵马全部剃发来不及,便对吴三桂说:“你回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系在肩上,作为记号。不然,同是汉人,无法分辨,恐致误杀”。同时又命令道:“和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听令!待平西伯返回之后,你二人统兵跟进。阿济格从北水门入关,多铎从南水门入关!我自统帅中军从关中门入关。平西伯听令,命你部人马前出至石河西岸右翼迎战!”

“喳!”这是满语应诺声。

“三桂领命!”吴三桂既已投降,自然要听命与他。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