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海明显不相信兰子义对于自己动机的解释,他在兰子义说完话后一直盯着兰子义,在给兰子义施加压力的同时努力想要看穿兰子义心思。不过李澄海比起章鸣岳来就差远了,兰子义在入京之后密集的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心智早已超越以往,现在李澄海岂能看穿兰子义底牌。
李澄海既然没能看透兰子义,也就没法轻易开口反驳兰子义的理由,他只得退而求其次,回答兰子义道:
“我不碰章鸣岳的理由刚才也和卫侯说的清楚,朝中外道士大夫已经没剩下几个,我自己的刑部左侍郎都是江东人,这种时候我不可能轻易出手,卫侯所求之事恕老夫不能答应。”
兰子义冷哼一声从凳子上起身,也不作揖,也不行礼,转身便朝门口走去,他道:
“既然中堂大人没那心思,那我也就不再叨扰。只可惜我本打算事成后与李中堂一起匡扶社稷,李中堂既然没兴趣,我也只好自己来了。”
李澄海闻言冷笑道:
“卫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很令老夫钦佩,但卫侯能凭什么匡扶社稷?凭你兰家在北镇的藩镇?”
兰子义闻言止步,回头说道:
“中堂大人有这种想法,将来定不会长久。我只告诉中堂大人一件事情,司礼监与台城卫两位公公全都支持我,李中堂不来我再去找其他人,没什么麻烦的。”
说罢兰子义便再次迈开步子朝外走去。
李澄海听到兰子义说出内廷两位公公的名字后坐不住了,他叫住兰子义道
“卫侯且慢!”
鱼公公与兰子义的关系不用再讲,京城里面长脑子的都能看出来,要是连司礼监的隆公公也支持兰子义,那兰子义背后的力量就相当惊人,有此助力,与章鸣岳搏一把也未尝不可。
李澄海已然心动,但他还是不能确定兰子义话的真实性,于是他开口确认道:
“卫侯之前才在内阁与隆公公撕破脸,怎么这么快就能得到隆公公支持?卫侯怕不是在诳我?”
兰子义在被李澄海叫住之后便转身面对李澄海,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