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跟山下俊彦等胜利、松下公司代表团成员的谈话很愉快,最后还象征性的签署了一份委托代工生产的意向合作备忘录,可谓是主客皆欢。
等到送走这一行代表团人员,李文星就更是有些自鸣得意,
随身听这玩意,自己生产根本生产不来,
无他,成本太高,光是生产产线的铺设,就得耗光几百万台机器的利润,
更别说人员、厂房、效率,完全是得不偿失。而如果将它全权委托给胜利公司生产,那就是一举数得的举措。
首先是提前交好胜利、松下两家公司,为日后预计的一系列电器、家电产品的的生产、研发合作埋下伏笔,
双方彼此的合作必须是得先小后大慢慢展开,不能一上来就搞大项目合作,
毕竟会涉及到信任、磨合、协调等几个因素,冒然的就展开深入合作,那是傻子。
其次是拉拢胜利公司打压缩泥,随身听只是抛出来的诱饵,作为竞争对手,胜利公司一定知道缩泥也在研究它的同款,
相比较而言,胜利公司在失去vhs格式的磁带录像机核心图纸后,现在又已经落后了缩泥一步,对方必定不甘心。
此时给对方送上这样一个可以压制缩泥的好机会,想必对方定然会吃下这个饵,
这就为最后,也是己方真正的目的提供了达成的可能性,收购对方手中那条完整的第二代彩色电视机技术和生产线。
没有这个锲机,对方绝对不会轻易出售那套技术产线,哪怕已经是对方淘汰下来的落后技术,即使是卖,也必然是高价,
然而,那套技术生产线,现在看起来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它已经落后当前两代了,就相当于小灵通对比智能手机,
可这要看它的产品是卖往哪个市场,别人不知道,他李文星能不知道?
当年大陆开放初期,松下等日企家电巨头第一批入驻,就用那套第二代技术生产的彩电产品,卖出多少台?卷走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