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和安逸, 是照片乍一看之下,给人的第一感觉。
古朴的胡同, 虽然陈旧, 但却也正是因此才更显出饱经岁月风霜后的沉稳。映着夕阳的余晖,十分令人向往。而那胡同里生活的老燕京人, 也同样惬意且悠闲, 不论男女老少, 皆露出现在都市里,鲜少看见的放松和慵懒。
而这些,不过是简单的开胃小菜,最后的视频,才最最让人啧啧惊叹的所在。
应该是皮影戏的一种,可单看皮影的描绘色彩和听着那断断续续的唱腔, 又不是常见的陕西皮影,或者是冀南皮影,反而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京味儿。
“这……应该是皮影戏吧?听着腔调和京城西派有点像, 但念词的模式又很独特,和京城西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好像没有见过。”有对皮影戏了解的网友,在反复听过之后, 却依旧觉得不解。
可视频的后半段,那个皮影动起来之后的模样, 以及解说里形容的热闹场景, 却让他们在惊诧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吴自牧《梦粱录·百戏伎艺》有记:“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
而云铮带来的这些皮影,可谓是把这段话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娇俏的旦角,俊美的小生,佝偻的老旦,还有高大的净角。而最妙的,还是这些皮影人偶的神情。竟然能够逼真到如此程度。
分明不过是平面版的牵线木偶,却也能顾盼生姿,婉转袅娜。
唯一可惜的是,视频到这里竟戛然而止。并没有成段的剧目演绎来让大家大饱眼福。而后面的留白里,一个老燕京人,用极其沉重的语调,述说了那段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遗憾,又令人伤感万分的历史。
京城东派皮影,一个曾经风靡了整个燕京,可后来,却又随着岁月,渐渐失传的民间传统艺术。如果不是还有这些祖辈传下来的皮影和那断断续续的特殊唱腔作为证明,怕是就连最好的历史学家,都未必能找寻得到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云铮:科技的进步让生活变得越发舒适方便,可同样有一些不该被淘汰的珍宝,依旧值得我们去找寻探索。
不少人在看过这段视频之后,直接就沉默了。直到良久,才有人感叹,大觉可惜。
“要是能早点发现就好了。最开始看照片的时候,还以为是什么普通的老燕京胡同。可在看完了视频,听过了故事以后,就只剩下难受和遗憾了。”
“为什么这种古老的技艺总是保存不下来?到底是现在人太过浮夸,没有办法潜心研究,还是因为社会的重视和保护不够,才会让这种精湛的民间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