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千算万算,算漏了这一点。
凡是拿布料到裁缝店里做衣服的顾客都是自己说样子和裁缝师傅交流勾通好,然后裁缝师傅就按顾客的要求做成成品。
八十年代的服装样式并不多,时尚的款式也就那几个,唐晓芙以为方文静都来城里好几个月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那几个样子看都看熟了,不可能不会做。
方文静恐怕做是没问题的,应该是和顾客在交流勾通这一块儿出了问题。
武汉话和唐晓芙的家乡话有很大的区别的。
比方武汉方言“去”,发音“克”,“什么”发音“么事”,“啰嗦”一般说成“嘀哆”。
武汉方言基本没卷舌音,语音硬,给人跋扈嚣张的感觉。
可是武汉周边哪怕离武汉最近的荊门、孝感都卷舌音严重,导致近在尺咫方言有时会像外语一样难懂。
武汉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九省通衢,所以武汉人对别的地方的方言接受能力特别强。
唐晓芙前世时能听懂很难听懂的江浙、广东一带的话,可是对离武汉并不远的黄梅县、公安县的方言至今很奔溃,一个字也听不懂……
而且正因为武汉人在整个湖北独一无二的无卷舌音,所以武汉人一听到卷舌音第一反应就是一脸嫌弃:“一口弯管子话,肯定是个乡巴佬唦!”
方文静来城里时日尚短,武汉话掌握得不好,就不能完全听得懂顾客的要求,所以不敢贸然接活儿,怕做错了,不符合要求,还得赔人家。
嗯~这倒是个难题。
唐晓芙背着书包原地沉思了片刻,忽然灵光一闪,打了个响指:“我想到好办法啦!”
方文静和唐晓兰都殷切地紧盯着她,就单等着她想到破解的方法。
要知道开裁缝店投资不小,光买布匹就用去了好几百块,这还不算打家具买针头线脑和纽扣的钱!要是亏了,非把方文静急死!
这时听到她说想到好办法了,两人心头一轻,惊喜地异口同声地问:“想到什么好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