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公是看着太子长大的人,与其亲厚,早年也受了吉庆皇太后不少折磨。
他能活着陪伴太子到现在,也算是老骨头硬了。
是以他更关心太子的终身大事,“殿下,海晏公主是个有福之人,您不必忧心。倒是近日谣传护国公府收的义女池霜姑娘,是太子殿下您的心上人。实在不行,您将计就计,直接堵了各权贵世家的嘴,也好堵了他们的心。”
萧治凉凉地睨了一眼安公公,“你这么闲,不如去报国寺替本宫为皇妹祈福吧。”
安公公无奈,奉命去了报国寺为海晏公主祈福,正碰上护国公府主母带着池霜也在那儿为公主祈福。
安公公便是多看了池霜几眼,就觉得此女长相端方,温婉大气,母家无人就没有外戚专权的威胁。
简直完美啊!
虽然年纪大了点,可如此才更加会疼人。
安公公越看越慈爱,越看越欢喜。
就觉得他主子都多大了,身边还空落落的,实在不像话。但凡他主子的母妃还在,随便怎么张罗也不至于这样。
安公公还听来一个传闻,说池姑娘出口成诗,会用诗词骂人,是个雅人。
这样的姑娘若是入主东宫,那是所有人的福气。
试想想,若是婢女犯了错,太子妃用诗词骂,“蠢婢!蠢婢!打碎缠枝金穗。胭脂污了罗帷,还敢狡辩是非?掌嘴!掌嘴!”
安公公越想越好笑。
池霜被远处安公公笑得心里发毛,不由自主挽紧了郑巧儿的手,“阿娘,那人在笑话我。”
郑巧儿被那声“阿娘”喊得心都化了,忙拍拍她手背,“不怕,霜儿不怕。那是太子殿下身边的安公公,许是在跟我打招呼。”
她远远一颔首,便带着池霜进了寺里。
池霜还不知自己被好些人惦记上了。她被保护得很好,愣是一点谣言没听着,在护国公府里过得平静安逸。
这段时日是她有生以来最享福的日子了。可她也知,她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弟弟用命换来的。所以她不止要活出她那一份,还要活出弟弟那一份。
她以前不惜命,现在惜命了。
她还感激时安夏处处护她,是以今日除了来给弟弟点长明灯,还来为公主祈福。
时安夏这一胎简直深受各方瞩目,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弦。
姚笙抄写的《药师经》已垒成三尺高的经幢;报国寺的钟声昼夜不息,住持带着三百僧众连做了七日祈福法会。
听蓝院的偏厅里,煎药的紫铜炉日夜冒着白烟。
唐楚君和于素君捧着签筒在佛前跪了整宿,签文上的“福泽满堂”四个字被她的眼泪晕得模糊不清。
秦芳菲和莫挽棠在寒冬大雪中,于东门码头处执铜柄铁勺派发热粥,为公主行善积德。
最离奇的是,有些话传着传着就变了样。有人把时安夏哄梁雁冰和孟娘子的话,传成怀了“三胎”。
在北翼,自来有“三胎现,盛世启”的说法。
一胎三胞,属大吉之兆。历来民间有妇生三胎,朝廷会奖励米粮以及银子。
连京郊的乞丐窝都传开了,“听说海晏公主肚子里揣着文曲武曲和寿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