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以微臣之见:漠北与辽东都要立足于‘打’,务必要使其屈服,但却并非全是要兵戎相见,多种举措并举才是长久之计”。
仲逸也不拖泥带水,所幸也来他个——开门见山。
连日以来,盐务之事闹得的朱载垕身心疲惫,眼下仲逸刚从漠北、辽东归来,说起此事,倒是不失为一种调解的方式。
“在漠北增设城池,加派大明的将士分段巡视,在辽东加紧查处意欲反叛的势力,再开设书院、广招学子,就是所谓的多种举措吗?”。
在仲逸去辽东时,林宗武已经回京,对于漠北的战况,他早已向朝廷禀明。而当仲逸在辽东时,石成又早一步回京。
那里的情形,皇帝同样早已知晓。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显然,朱载垕还是倾向于听听眼前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的意见。
毕竟,漠北战事由林宗武牵头,而辽东的镇压反叛又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和当地都司衙门合力的结果,而仲逸的真正任务实际就是在目睹这一切后,提供一个长远的应对之策。
说白了,他就是要在各处‘走走’、‘看看’之后,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良策’。
“漠北战事要取得长远之计,既要精兵强将,更要从粮草、田产、马匹入手。而在辽东开设书院、广招学子只是第一步,至于以后的举措,正是微臣向万岁请旨的”。
这也正是仲逸此次面圣的关键所在:无论漠北、辽东,要有大的动作,还得要过了皇帝这一关。
万事开头难,而更难的是开头之后的坚持。
“仲爱卿,你果真另辟蹊径,朕仔细看过了:你在漠北、辽东的举措已属不易,切实可行、有礼有节,朕心甚慰”。
朱载垕继续道:“既然这是第一步,那倒是给朕说说,之后你还有什么打算?”。
末了,他随意说了一句:“朕这几天正烦着呢,说些好听的,不要再向朝中那些大臣,叽叽喳喳说了半天,越说越乱、越说越烦……”。
看来,盐务的事儿,确实够棘手的。
“微臣想请皇帝准许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