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个拷贝,264万发行费,也就是说《恐怖游轮》需要将近3000万票房,中影方面才能回本。
可想而知,一些小成本电影能有多大的发行规模了,人家发行方根本不会准备太多拷贝。
没有拷贝,没有场次,也就没有票房!
黑马什么的,不存在的!
去年的《鲨滩》,要不是海外版权卖了近千万人民币,中影也不会给那么高的发行规模。
一部电影大概5本拷贝,每本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看电影院每场之间都会间隔个20分钟,就是为了更换拷贝。
一号厅放完了第一本拷贝,立马要拿去给二号厅,紧接着三号厅再用,就这么轮着来。
甚至挨得近的几家电影院共用一份拷贝的都有!
不过后来慢慢都是数字化了,用硬盘,一份也就三四百块钱,大大降低了成本。
所以胶片成为历史不是没有原因的,制片方、发行方都能省掉一大笔钱。
后来干脆硬盘也不用了,直接卫星传送,成本更低。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国内电影发行公司不再是中影和伯纳两大巨头齐头并进了。
低廉的成本,使得越来越多中小型发行公司崛起,他们迅速占据了新兴的三四年城市和小县城的市场。
中影和伯纳也就失去了行业的绝对领导地位。
中影还好,毕竟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