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掌柜没有理会食客的调侃,对林知了说道:“七日?”
“七日学得会啊?”林知了问道。
以刘掌柜的秉性更想给林知了一笔钱,请她教厨子。可每次遇到新菜都拿钱买,他何必花钱请大厨子,找几个刀工好的小厨子也足矣应付满堂食客。
刘掌柜问道:“林娘子,这个菜也是书上看来的?”
“这你就别管了。”林知了可不管刘掌柜有没有吃过,丹阳县没有,她可以卖钱就行,“你应当庆幸我会做不是吗?”
食客忍不住说道:“刘掌柜,人家林娘子不介意你的厨子学这个菜,你还要问人家跟谁学的,刨根究底可不厚道。”
另一桌的食客附和:“敲骨吸髓呢。”
刘掌柜拱手赔笑:“随口一问,随口一问。林娘子,不算今日,成不成您都在小店卖半个月,半个月后我们推出这道菜,你去城里卖?”
林知了:“下雨天我就不过来了。”
“小店不会趁你不便突然推出。敢问娘子这道菜是不是叫桂花甜藕?”
林知了微微摇头:“藕不是甜的,甜的是桂花蜜,是以我管它叫桂花藕。”
刘掌柜一听仅仅一字之差,估摸着跟他在金陵吃到的一样,“林娘子,如此就这么定了?”
“你该信我才是。上次不曾同我签文书,我也不曾把那道鱼卖给旁人。”
一语惊醒刘掌柜:“林娘子——”
“签了契可是签了契的价。”林知了提醒,“你我皆知独家多赚钱。”
食客不禁说:“可不是。林娘子,缺钱告诉我等,我们一人给你凑一些。”
刘掌柜赶忙阻止:“林娘子息怒,只当小人什么也没问。某相信娘子的品行。”
听闻此话袁公子的友人想过来说道,“你应当信她,她是薛理的娘子啊。立国以来丹阳县第一位进士,也是临安府第一位探花郎。”转念一想,他信薛理可以平安归来,别人不见得,还是别给林娘子惹祸。
林知了:“那您忙?”
“您忙。”刘掌柜回到后厨问厨子们这个桂花藕好不好做。
厨子给他一碟,刘掌柜夹一块,竟然有些余温,说明此物一出锅她就从家中出来。时辰这么精准,说明林知了真擅长这道菜。刘掌柜问厨子:“那位林娘子的厨艺这么好,我应当听说过才是。”
店小二端着空盘进来:“掌柜的,我上菜的时候听到林娘子说她夫家姓薛,袁公子的友人就知道她夫君是谁。看起来他们都认识林娘子的夫君。”
“薛?”姓薛的名人,刘掌柜想了又想,“薛探花?”
厨子诧异:“探花娘子出来卖菜?”
刘掌柜自顾自说道:“这就对上了。难怪以前不曾出来。你们有所不知,我也是昨日去见东家才听说太子不知做下何事突然被废,薛探花是陛下派去辅佐他的,被太子连累进了大狱。薛探花前途未卜,他娘子自然要多备些银钱。”
店小二:“我看林娘子只是衣服与以往不同,神色不像突逢大难。”
“她夜里哭还能让我等看见?再说,林娘子看着瘦瘦弱弱,但你看她的秉性,不是风一吹就倒的弱柳。”有个探花相公,刘掌柜信了林知了所谓“书上看的”,不再深究她怎么会做菜,改问厨子难不难。
厨子:“看似不难,米塞入藕中上锅蒸,蒸熟后切片淋上桂花蜜,只是蒸多久,还要一次次尝试。”
“十日?”刘掌柜见他点头,放心地又尝一块糯米藕,不如他以前吃到的甜,便提醒厨子们多放些桂花蜜。
正如食客所言,刘掌柜打算卖五十文一份,所以不用担心蜜放多了赚不到钱。
店内的食客见刘掌柜有意叫厨子学做桂花藕,寻思着过几日就吃不到这么便宜的,喜欢藕和甜食的都要两份。
林知了很快卖完也不能回去,不是担心客人把钱给店里,店里不认这笔账,而是她家碟子不多,她要把碟子带回去洗刷干净明日再用。
林知了找个角落坐下,店小二过来问她要不要吃点什么,林知了道一声谢才说:“吃过来的。”
“掌柜的请。”
林知了又不是只卖一次,日后常来总不能常吃。吃人嘴软,厨子试了半个月没试出来,刘掌柜请她指点,她哪好意思收钱。林知了再次说道:“真不用。”
店小二去打扫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