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京至东都,快马加鞭也就半个月脚程。
但送亲队伍人多,女眷也多,还有几十车的嫁妆车马,故行进十分缓慢,用了一个多月才过东都。
送亲的礼部官员生怕耽误了拜堂的良辰嘉时,到开封前特地与赵国公陈明利害,请他向郡主转告,之后途中再不能多耽搁,恐怕还得加紧赶路。
“可惜了,这么个好地方竟不能停留几日好好地游览。”
今日明鸾是真正的微服私访,甚至未让当地官员陪同。
远黛劝她道:“姑娘有行遍天下的路引过所,还怕日后没有时间四处游玩?”
“咱们先完成了正经事要紧。”
队伍进城时天色尚早,本应该继续赶路到下个驿站的。
但令林格担心连续赶路郡主身体疲乏,天黑时所到的那处驿站又小,不宜让郡主下榻,便做主在开封府过夜,翌日一早出发。
明鸾这才得了空闲出来逛,留下令林格、李培云同当地官员们应酬。
三人包了一间酒楼的二层,刚吃过饭正喝茶消食,便听见一段悠扬的笛声传来。
明鸾下意识地想起在东都的夜晚,那个陌生人的笛声。
“大白天何人在吹笛啊?还怪好听的。”
远黛扒着窗户往外看,听动静可不远,果然看见酒楼的窗根底下有个小摊儿,一游方道人正在那吹笛子呢。
“是个道士,想是没生意,闲吹笛子解闷儿呢。”
明鸾吩咐远黛道:“差个人去,请他吹一曲消遣,他若愿意给他一些钱当酬谢。”
“请他上来在门外吹吗?”
明鸾摇头道:“就这样远远地传来,听着反而更有意趣,叫他上来倒像是卖艺的了,一个出家人恐怕是不愿意的。”
没会子,随从隔门禀道:“那道士问主人想听什么曲子?”
明鸾略作思量,叫店家拿笔墨来,写道:
“高阳杞人忧,避商阳城东。”
“庄公难启封,秦将淹梁城。”
“浚仪八百载,两济渠水泓。”
“唯河入海去,千古贯始终。”
笛声再起,此人绝不是个普通的游方道士,他精通音律,笛子演奏技巧也很高超,至少是乐府善才的水准。
明鸾心想,连平日里在宫中遇到的那些吹笛子的乐师也不能比。
演奏出来的意境远远高于她即兴得的一首诗,以致明鸾听罢心中十分想结交此人。
她甚至有种感觉,此人就是那晚在东都洛水上遇到的吹笛人。
但她还是压抑住了念头。
“他收钱了吗?”
一直盯着那道士动向的远黛点头答道:“收了,还立刻收了摊到隔壁档口吃肉汤呢。”
明鸾觉得他更有趣了。
江湖上不缺故弄玄虚的人,一般碰到此等情况不收银钱才对,借机结交主家,此人倒非常有烟火气。
“他多大年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