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秦淮夜积攒着一些脑洞大开却无法在具体雕刻上呈现的创意,也可以用在传统技艺小镇上。
秦淮心里怀着数之不尽的创作欲望,无法通过雕刻表现出来,那便可以宣泄在传统技艺小镇上。
譬如秦淮一直抱以极大好奇心的北宋水运仪象台。
说起水运仪象台,可能许多人都十分陌生。
不过在科学界,尤其是钟表界,这座仪器,可谓是赫赫有名,如雷贯耳。
它由苏颂、韩公廉等天文学家设计制造,是一座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结合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
象征着人类进入现代化之前,最高的科技水平!
其中,率先使用的擒纵器,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
正因此。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著作中称:‘水运仪象台’是欧洲中世纪天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瑞士钟表第一品牌最为权威的刊物,《百达翡丽》曾明确无误地承认:“中国宋朝天文学家苏颂在1090年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其中装置了世界上第一个擒纵器,欧洲运用这个原理发展钟表,是在中国这个擒纵器问世三个世纪后。
还有许许多多的权威性书刊,譬如《科学》,都曾刊登过对它的研究论文。
……
据史料记载,整座仪器高约十二米,宽约七米,是一座下狭上广呈正方台形的木质建筑。
其中浑仪等仪器由铜制造而成。
全台分三隔,下隔包括报时装置和全台的动力机构,中隔为间密室,放置浑象,上隔是个板屋,放置浑仪。
该仪器涉及到力学,动力学,机械运转,复杂至极。
北宋灭亡后,再也没有人能够复制这一件作品。
直到一九五八年,著名的博物馆学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家王振铎先生复制了这件天文机械,才将这一颗泥土中的珍珠带到了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