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玉料的颜色渐变复杂到难以预测,根本不能在雕刻前做好准备。
哪怕秦淮随机应变能力高,临时变更设计,也来不及的。
因为这是一件统一整体的作品,牵一发而动。
遇到不对,微调一下,而下一处就必须随之改变,再下一处,也要根据前面的微调做出改变。
如此好似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不得不处处修改,最终,整件作品面目全非。
如果是心态膨胀的秦淮,这些显眼的缺点一定无法容忍。毕竟作为业内权威,怎么能容忍一件作品上有三十多处败笔呢?”
阎老先生一处处指出来,有些刀痕,切割到玉料中,突然转了一个方向,或者干脆放弃,另起一刀,败笔形成一个缺口,粗看以为是山石的皲裂。
“原来这些是败笔?”
林迢大师和陆老先生悻悻的面面相觑。
他们还真没发觉!
因为秦淮用线雕技艺还原了失传三百年的平面减地法。
后来,又完善了平面减地法。
两桩成就,让他们只能仰望。
故而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把秦淮推上了权威的宝座。
在欣赏这件作品上,他们不是没有看到这些败笔。
他们看到了,却没有特别留意,更没有质疑!
因为秦淮象征着权威。
想到这里,林迢大师和陆老先生终于明白,阎老先生为什么有担忧了!
哪怕是他们这些顶尖玉雕师,都悄然给秦淮冠上了权威二字,开始迷失……
作为当事人的秦淮,岂不是更容易迷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