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其他类型>时空扰动之中华增配> 第26章 法德列车之旅与凯撒韦特护理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法德列车之旅与凯撒韦特护理学院(1 / 1)

列车驶入比利时后,地势渐升,丘陵上的山毛榉与橡树林呈现火红与金黄的斑斓色块。林间空地上,伐木工砍伐树木准备过冬柴火,斧击声与蒸汽机车的轰鸣交织。待进入比利时腹地,从那慕尔(Namur)到列日的路段沿着默兹河(Meuse River),河谷两侧的石灰岩悬崖被红叶覆盖,河面倒映着斑斓的秋色,沿岸散布着中世纪迪南城堡遗迹。然而,这个季节频繁的秋雨很快将河面笼罩上薄雾,驳船拖着煤炭与木材缓慢航行,船夫披油布斗篷伫立船头。河岸柳枝低垂,湿漉漉的叶片黏附在铁轨旁的碎石上,乌鸦啄食着被车轮碾死的野兔残骸。等穿过这片雨区,途经于伊(Huy)小镇,石砌建筑群和教堂尖塔在秋阳下显得古朴,农田中可见农民收割甜菜和苹果等晚季作物。

临近列日时,途经沙勒罗瓦(Charleroi)工业区,炼铁厂火光映红天际,熔炉的轰鸣甚至压过火车汽笛。郊区菜农在玻璃温室中培育晚季蔬菜,棚顶凝结的水珠折射着苍白的日光。车窗蒙上一层水汽,乘客需频繁擦拭以窥见窗外景致。头等车厢的煤气灯在暮色中提早点亮,车轮碾过湿滑铁轨的摩擦声尖锐刺耳。二人在列日车站下车换乘时,站台上车站小贩的热咖啡香气冲淡了混合煤烟、湿木头与三等车厢乘客体味的浑浊空气,让二人刚刚心情有所舒缓,随即又被边境检查员对无证劳工的粗声呵斥扫尽了兴致。

从列日出发,列车穿越阿登高地(Ardennes)边缘的丘陵地带。10月底的秋色渲染出金黄的橡树林和农田,村庄点缀其间,呈现典型的西欧田园风光。接近德国边境亚琛时,工业痕迹逐渐增多,到处都是小型煤矿和铸铁厂的烟囱与早期的工业建筑,这些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德国鲁尔区。

列车继续前行,沿着莱茵河西岸行驶,车窗外闪现的是宽阔的河道、波恩附近山坡上的葡萄园及中世纪城堡遗迹。秋季的莱茵河雾气弥漫,与红叶相映。在科隆转车时,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高耸的哥特式双塔轮廓直到列车开出很远都隐约可见。接近杜塞尔多夫时就进入了莱茵河工业带,河两岸散布着码头、造船厂和货运仓库。

二人在杜塞尔多夫下了火车,乘公共马车前往凯撒韦特(Kaiserswerth)。马车驶过杜塞尔多夫老城Altstadt狭窄的石板街道,两侧是巴洛克式联排房屋,烟囱升起炊烟,商铺悬挂铁艺招牌。沿莱茵河向北行驶,河面波光粼粼,两岸可见金黄的梧桐与枫叶,河上偶有蒸汽船与驳船缓缓驶过。莱茵河右岸的丘陵地带的农田与葡萄园正值秋收,农人忙着收割谷物、采摘葡萄。沿途经过莱茵河畔的卡塞尔(Kaiserswerth)小村,木结构农舍、尖顶教堂与风车磨坊构成典型的莱茵地区乡村图景,让阿珠兴奋不已,叫嚷着要学油画把这些都画下来。马车在霍亨索伦搭乘渡船跨越莱茵河支流,河边有渔民垂钓,而河上渡船往返将载满谷物、酒桶的货运马车,或摊贩用筐带着南瓜、苹果去临时市集上售卖。临时集市旁边设了座驿站,提供热汤与黑麦面包,乘客可在此换马、歇脚。等马车驶近了一片矗立于莱茵河畔的红砂岩残垣时,看见与秋日暮色相映的中世纪城堡废墟(Kaiserpfalz),就到了此行的终点凯撒韦特。

其实依照王月生的本意,是想把每个国家的据点放在大的港口城市。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今后用海上走私的模样给当地合作者传送货物,一方面这样的城市可能有相当数量的华人可以让他进行下一步计划,所以他开始准备把德国的据点放在汉堡港。没想到,尽管1792年就有商船从汉堡港出发前往中国进行贸易,但德国方面派人查看时,发现此时汉堡只有43个华人,还基本都在商船上工作,长期海上漂泊。至于柏林,虽然档案上能查到的最早的两位华人Feng Yaxing和Feng Yaxue早在1822年就来了,但是现在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后代都杳无音信。看来后世传说只有德国没有唐人街,不是希特勒的锅。

然后王月生又想,阿珠是个女孩子,索性一心求学好了。没想到德国那边来信说,王月生提供备选的海德堡大学(Heidelberg University)、弗莱堡大学(Freiburg University)和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Munic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此时根本不招收女学生,更别说外国女学生了,连不要毕业证光旁听都不行。王月生前几天笑话阿宽不知道此时欧洲大学不招女生,就是从德国那里现学现卖的。

德国伙伴打探了一大圈,才问到有一所叫凯撒韦特护理学院(Kaiserswerther Diakonie)招收女生。这是所由德国新教牧师特奥多尔?弗里德纳(Theodor Fliedner)和其妻子弗里德里克?弗里德纳(Friederike Fliedner)在1836年创立的教会学校,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凯撒韦特,当年首届学生只有6位修女。但是,校方也表示了,他们这个学校是纯粹的宗教慈善机构,不纳入德国大学体系,结业证书仅限教会内部认可,而且医学知识深度不及大学医科,侧重实操而非科研。不但如此,学生还需签署服务协议,承诺毕业后在教会医院工作数年。当然,它对本土女学生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主要是学费低廉甚至免费,且贫困学生可通过教会资助或劳动抵偿(如参与清洁、炊事等)。王月生一听这个正符合他的需要啊,立即敲定了这个地方,也不管是否偏僻了。还想着要是阿珠考察后觉得合适,以后可以多派些女生过来,不是贪图校方学费低廉,主要是这个借口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女孩万里迢迢来此求学。而且中国女孩来这里帮助做清洁、做饭,肯定会令校方大为满意。自己这边当然不能委屈了姑娘们,偷偷多送些好吃的补给私下补偿给她们便是。

凯撒韦特小镇邻近莱茵河畔,环境宁静。居民多为虔诚的新教徒。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栽种着椴树,沿街分布低矮的砖木结构民居、小教堂和杂货店。空气中弥漫煤油灯与炊烟的气息。从外面看,护理学院占地约2-3公顷,建筑紧凑,主体建筑为新古典主义与哥特式混合风格,石砌外墙配以尖顶和拱形窗户,屋顶覆盖深色石板瓦。

经过门卫的传达,一位穿灰色三件套西装的男老师和一位着高领长裙、外罩白色围裙的女老师一起走了出来,确认过预约信息后,将王月生和阿珠带进校园参观了一下。学校主楼包含礼拜堂、教室和行政办公室。礼拜堂内设木质长椅、彩绘玻璃窗和管风琴,墙面悬挂圣经经文与护理格言。教室配备黑板、木质课桌和人体解剖挂图,书架存放医学典籍和护理手册。校园内还设实习病房,模拟医院病房,配备铁架床、棉质床单和纱布、药柜等简易医疗设备。老师说整个学校最重视清洁与秩序。学生宿舍为简朴的多人间,木质家具,墙上贴有课程表和宗教画作。花园与庭院内种植着薰衣草、金盏花等药用植物,供学生辨认草药用途。庭院内设长凳供休憩。厨房与食堂内学生轮流参与备餐,食物以黑面包、土豆汤和腌菜为主。行政和管理人员基本为修女,身着深蓝色或黑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胸前佩戴十字架项链。学生上课和工作期间统一着护士制服,白色长裙配深色围裙,头戴白色软帽,胸前挂怀表以便记录护理时间。非工作时间可以穿素色棉布裙,但须佩戴学院徽章以标识身份。

学校每年招收约80-100名女性学生,以德国本土为主,偶有北欧或中欧学生。教师约15-20人,包括修女、医生、神学导师和实务护理专家。课程方面,理论课程有:

医学基础:解剖学、生理学、常见疾病诊断;

护理理论:卫生学、伤口护理、传染病防控;

宗教与伦理:圣经研读、护理伦理、慈善服务理念。

实践训练有:

病房轮值:清洁消毒、病人喂食、体温测量;

急救技能: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助产术(需在导师监督下操作);

社区服务:定期探访贫困家庭,提供基础医疗帮助。

学制为1-2年,结业后需在教会医院服务至少1年。考核包括笔试测试理论知识,实操评估病房管理能力,宗教导师评价品行。

阿珠参观后表示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偷偷跟王月生说比在老营管的宽松多了。王月生自然没有异议。

阿珠入学后,王月生到柏林与李卜克内西见了一面,感谢对阿珠入学事情上的奔波操劳,介绍了一下与英国方面商业合作,指出目前正在开展,第一批货已经在利物浦交给SDF的代表铺给他们的合作社。双方商定等英国方面试运行一段时间,效果展现出来后,跟法国方面一起去现场评估一下。汉堡港没有华人社会基础,阿珠的宗教学院管理严格,德国的事情王月生决定暂时放一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