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对这些弹劾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这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对于这些奏折朱由校有着自己的判断,这里面有多少真话他的心中一清二楚。
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但却没有几人是真正为朝廷着想。
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方势力,苏州正好给了这些人一个借口而已,就是要试探下皇帝心中的底线。
朱由校将奏折放在龙书案上,心中一阵的郁闷。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更是富有四海!
但这四海之内皇帝的政令真正能够到达的地方又能有多少?皇宫中发出去的圣旨到了地方又有多少能被彻底的执行。
朱由校时常有些怀念太祖皇帝起来,那时贪污受贿六十两就要剥皮塞草。
虽然现在依然有这条法律的存在,但若是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恐怕大明上下的官员都要杀个遍。
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已经禁不起太大的变故,这也是他一次次都朝中官员妥协的原因。
有时他也想大杀四方将那些贪官污吏杀个干净,可杀光这些人就完了吗?
杀了这些人谁来治理偌大的大明江山?从那些读书人中重新选拔吗?
恐怕选拔上来的人还会更加的贪婪,更加标本加利的祸害大明的江山社稷!
朱由校已经对整个大明朝堂失望透顶,只能推出内侍来与文官们打擂台。
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在双方之间找到平衡,来维持自己的权利。
长叹了一口气,朱由校踱步来到了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