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并不高,只有数十丈,但却是京口要地之一,此处出江的码头,也都是和军中有关。
通过数重哨卡盘查后,车辆缓缓驶上北固山道,翻过了这座山,北面便是京口码头了。
穿过树林丛生的山道,行至山高处,眼前景象霍然开朗眼,两名童子发出了惊讶的叫声。
青柳侧身,将车帘拉开,窗户霍然映入山下大江的景象,以窗楹为框,宛如一副水墨画卷。
首先映入王行眼帘的,是浩浩汤汤,看不到边际的长江大河。
两边看去,不仅看不到头,更看不到北岸,和王谧后世见过的江景截然不同,其江面之宽,远胜后世,让王谧恍惚生出了一种感觉,眼前的不仅是大江,更像是大湖大海。
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江面,波光粼粼,将整条大江染得火红,江水映着晚霞,点点金光泛起,宛如长蛇化龙,随时都能腾入天际。
沿着江岸,一眼看不到头的码头卧在江边,数不清的大小船只在江中游曳,宛如有生命一般,帆影点点,舟楫往来,尽显气象。
随着马车行下山头,渐渐靠近大江,景色越发清晰,清凉彻骨的江风拂面,带来氤氲水汽扑鼻入脑,令人心旷神怡。
又走一段,眼前兵士渐渐多了起来,齐列在江岸边巡查,更有人往马车这边行了过来。
王行程对方甲胄上看,似乎品级不低,而且似乎认识马车,见到马车上的顾骏后,更是躬身见礼。
其和顾骏低声说了几句话,便即在前面领着马车前行,不多时,便来到江岸一处码头,那边正停泊着一艘客船。
相比商旅大船,军中斗舰,这客船不过显得有些小,但也有七八丈长短,宽两丈不到,船体修长,线条流畅,首尾微微上翘,船舱上下两层,下层装货,上层客舱三四个房间,能容纳十几人不成问题。
船侧有桨座船桨,中后有一数丈高桅杆,几道麻布做的方形船帆高高挂起,做好了出航的准备。
顾骏下了马车,几名水手走下船来,对其见礼,顾骏吩咐其将行李搬到船上,便向王谧马车行来。
王谧见了,便即下车,顾骏笑道:“郎君,这是我们的船。”
“我本来想在驿馆呆一晚上再出发,但刚才军将说吴郡来了不少人去建康,结果驿馆都满了。”
“所以不若连夜赶路,早半天赶到建康,郎君以为如何?”
王谧回道:“悉听先生安排。”
顾骏似乎对先生这个称呼很是喜欢,说道:“郎君实在是过谦了,我何德何能称先生,实在不敢当。”
王谧笑道:“先生也,传道受业,引路解惑之人,郎中令为小郎费心引路,奔波操劳,小郎感激多矣。”
顾骏忍不住笑了起来,“郎君应对进退,已有令尊几分神意,样貌更似,到得建康,定能平步青云,到时候老夫反要仰仗郎君了。”
他凑近王谧,压低声音,“从上船这一刻起,郎君便是王氏子弟,自应有王氏子弟风采,尤其令尊贵为国相,郎君也不宜过于韬光养晦,当尽早养望扬名,才好出仕立业。”
王谧拜道:“先生金玉良言,小郎定当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