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看着众臣,正色道:“如今粮草匮乏,从此处前往洛阳路途艰难,根本支撑不住。更何况,后面还有白波军和西凉军虎视眈眈。”
众臣听后,虽心有不甘,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刘协继续说道:“即便侥幸抵达洛阳,可洛阳早已被董卓一把火烧成废墟。届时无粮无人,更无栖身之地,朝廷如何支撑?”
刘艾听后,一脸赞同的说道:“陛下之言不无道理,到时因无粮而致士卒哗变,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刘艾的话让众臣一时无言。杨彪却坚持说道:“陛下,难道因此就不东归洛阳了?即便不东归,朝廷又该前往何处?”
刘协轻摇了一下头:“朕并非说不东归洛阳,而是认为时机未到。至于该往何处,这正是朕召你们来商议的原因之一。”
众臣闻言,这才松了口气。天子并未一意孤行,仍需依赖他们这些朝廷重臣。
执金吾伏完笑了笑:“陛下,即使现在不东归洛阳,那也应该早做准备!”
刘协点头认可:“伏公有什么高见,还请直言!”
伏完谦逊一笑:“正如陛下所说,洛阳残破,陛下应遣能臣前往治理,收拢百姓,垦殖荒地,修缮皇宫。待时机成熟,陛下便可东归。”
刘协拊掌赞道:“伏公所言,正合朕意,此事就这么定了。只是派谁前往,你们可有人选?”
众臣面面相觑,无人回应。前往主政洛阳,他们身为三公九卿,自然不会去。而且,洛阳百废待兴,治理难度极大,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刘协见状,说道:“既然你们没有合适人选,那就由朕来决定吧。你们觉得黄门侍郎丁冲或钟繇如何?”
杨彪沉吟片刻,有些担忧的说道:“陛下,臣听说丁冲与兖州曹操关系匪浅。若丁冲前往洛阳,恐不太妥当。”
刘协不待其他人回应,立即拍板决定:“太尉所言极是,那就钟繇吧。”
随即他又转移话题:“既然不东归洛阳,诸卿以为朝廷应迁往何处?”
朝廷迁往何处,那可是非同一般,众臣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太尉杨彪与司空张喜对视一眼,杨彪禀道:“陛下,今朝廷羸弱,臣以为应前往忠于汉室的州郡暂栖。”
刘协饶有兴趣地问道:“噢?那太尉以为何处合适?”
杨彪迟疑的时候,张喜接过话头:“臣以为冀州牧袁绍,出自四世三公之袁家,对汉室、对天子忠心耿耿。朝廷若迁往冀州,定能得到喘息之机。”
“冀州牧?”刘协语气有些生冷,“朕记得冀州牧是韩馥吧,如今为何变成了袁绍?朝廷可曾下诏赐其为冀州牧?”
“这……”张喜一时语噎,杨彪回道:“陛下,韩馥无能致使不能守土,今袁绍自领冀州牧,乃是为朝廷计,为大汉天下计!”
刘协听后,简直要被杨彪的话气笑了。
“大汉的州牧,什么时候可以不经朝廷恩准,就可擅领了?大汉四百年可有先例在?此等不遵朝廷之人,居然被你们赞为大汉忠臣,真是匪夷所思,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