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桑弘羊有一点倒是没有说错。
而桑弘羊这莫名其妙的固执与坚持,也同样令刘弗陵感受到了无奈与绝望。
刘弗陵沉吟了许久,又不甘心的引导: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畏谗言,老臣自会提前准备,绝不会让那些乱政贼人占了口舌之利。”
“可桑大夫有没有想过,这根本不是辩赢辩输的问题……”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重要的是,桑弘羊是否继续坚决捍卫酒榷和盐铁官营,是否坚决捍卫先帝中期的内外政策,是否始终站在以那干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意”的对立面。
“陛下不必多言,老臣就算再愚钝,也早已听明白了陛下的言外之意。”
“反倒是陛下这两日的表现,着实是给了老臣不小的惊喜。”
说到这里,桑弘羊对刘弗陵深深作了一揖:
“可还是那句话,唯有这件事,天下没人能代替得了老臣,老臣不能后退一步,也不敢后退一步!”
刘弗陵无言以对。
“陛下如此关爱老臣,老臣自当投桃报李。”
“陛下两日前曾与上官桀私下说起谋反之事,其实是欲联合与霍光敌对的势力,尝试制衡霍光以寻求亲政吧?”
刘弗陵收回心思,面不改色的道。
“对此老臣只有一句忠告:上官桀不可信。”
“陛下若没有旁的事情,老臣就先告退了。”
刘弗陵心知肚明,于是也并未阻拦,只是微微颔首目送其离开。
仅是那一句忠告,便道明了他今后的立场。
那么今后便一定会与上官桀、燕王和鄂邑长公主等人划清界限,不再参与谋反之事,重新做回那个忠于大汉、支持刘弗陵亲政的臣子。
忠于刘弗陵≠支持霍光专权。
毕竟桑弘羊本来就是目前三个顾命大臣中最式微的,等到“盐铁之议”结束之后,他的影响和势力必定还将进一步缩水,甚至可能沾上他都要背负骂名,从而给自己未来的“谋反”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欸,头疼……”
对手太强力,队友不抗压,反倒先送了起来,这本该二打一却变成了一打二的逆风局还怎么赢?
刘弗陵细细回想着桑弘羊说过的话:
“若非说其中有何弊端,无非出在那些盐官铁官身上……”
是了!
霍光摸准了桑弘羊的脉门,桑弘羊又何尝没有看透霍光?
刘弗陵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种根本不可能赢的逆风局,要不朕直接六分投?
无论结果如何,朕不是也可以像后世的战队小能手意得利一样,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恰恰相反,他、霍光和桑弘羊瞬间就有了一个、或者一群共同的敌人,这应该会让他们三方不得不一致对外……
那就让你们看看朕的谋反手段!1
……
他很快就以刘弗陵的名义昭告天下,令三辅、太常各举“贤良”,各郡国察举“文学”,公费来京参与这场充分体察民意的“盐铁之议”。
而刘弗陵这个尚未亲政的天子,则像个无关紧要的透明人,功绩与赞扬都与他没有太大关系。
这些贤良文学虽不是朝廷在籍官员,但在民间和地方却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甚至有不少朝廷官员都是他们的门生。
时间来到始元五年,五月十一。
成方遂小跑着进入清凉殿,躬身向刘弗陵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