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鄂对张恩的了解不多,可是那个了解程度,也足够他判断出来,张恩就是一个傲慢自大的公子哥,身上充满了清澈的愚蠢。
然而,张恩现在竟然是低着头蹲在地上,像是连抬头看他一眼的胆子都没有了,这与之前的状态完全是天差地别。
这一切是为什么呢?李鄂随即无奈发现,自己现在无法获得这个问题的正确的答案,便把心思放到了一会要口述的内容上。
他一边跟在众人身后往前走,一边想好了一会要说的内容。
他决定让这部献给皇帝经略四海的书,从大明长远来看必须定都北京开始讲。
先把这个问题论述清楚,再分别论述大明定都北京后,朝廷应该做与不能做的事情,之后再引入“士魂商才”一类思想层面的东西。
李鄂走了一会,在诏狱中那间供锦衣卫休息的宽大房间里坐好,等对面的中年锦衣卫百户磨好墨,这才开始讲述他准备已久的内容。
“第一章,论大明必须定都于北京。”
李鄂注意到自己对面的锦衣卫百户明显是愣了一下,才开始用狂草在纸上记录了起来。
“太宗皇帝(注1)奉天靖难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迁都北京,然而时至今日,大明是否定都北京,仍然是一件有着巨大争议的事情。
“我个人认为有一部分反对定都的理由是恰当的,比如以北京现在的情况一旦被敌人把城墙围住,守城战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获胜的。
“再比如北京与江南的距离太远了,大明定都北京必然依赖漕运,这个成本不可能低。可是,因此放弃定都北京近乎于是因噎废食。
“因为大明,从太祖高皇帝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就不是一个北宋一样的弱国,而是一个像汉唐那样的让后人所铭记的强国。
“否则攻灭前朝之后,太祖高皇帝也不会数次探查迁都的地方。因为金陵再好也因为地处于东南,当不得汉唐一样强国的首都。
“只有定都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才能平衡南北,偏安之国不需要考虑平衡南北的事情,汉唐那样的强国则必须考虑。”
“那你这是对汉武帝的评价很高了?”这时那个中年太监打断了李鄂的论述。
李鄂望了过去,发现此时那个中年太监身后,赫然站着那个身穿锦衣卫长袍的女人。
“这非常重要吗?”
李鄂不得不怀疑这个问题,其实是那个女人问的。
至于那个女人的真实身份,李鄂也已想清楚了,她应该就是小皇帝朱祁镇的姐姐顺德公主。
“问你什么,你答什么!”那个中年太监没有跟他客气,更进一步佐证了李鄂的判断无误。
“我对汉武帝的评价不低,因为我没有被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伤害,却被司马温公的胡说八道伤害了。敢问公公是汉人吗?”
李鄂记忆中在正统二年,明朝皇宫里还有不少的太监不是汉人。比如现在正主持修缮北京城墙的阮安,那就是个安南人而不是汉人。
“我是汉人。”
“那我就放心了,我不必再担心自己的言语会误伤了您。司马光复相后尽废新法之时,曾经在废除保甲法的文书里写过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