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其他类型>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92章 君可还记得安陆故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君可还记得安陆故人?(1 / 2)

马燧虽以雀鼠谷之战类比当下,两者也有相似之处,但内里终究还是不同的。

雀鼠谷之时只要敌军敢停下,李世民就敢领军进攻,而现在,李倓却不愿意冲击田承嗣的军阵,只等着田承嗣主动后撤。有着随时能领兵来援的高适,田承嗣绝不敢留下来。

“进退两难啊!”田承嗣听着使者的回答,在心中暗叹。

在今日之前,要是谁跟田承嗣说李倓有太宗之风他一定给那人一口唾沫,笑话其痴人说梦。但今日见了李倓所领骑兵的英姿,他却忽然有些理解李怀仙了。

曾经意气风发想要北上复仇的田承嗣再也不复之前的雄心壮志。至于什么斥候还没有铺开探查,李倓来的突然,他精力全在来瑱身上……等等理由田承嗣能说出许多,但都掩饰不了他的失败。

不过表面上,田承嗣仍一副胜筹在握的姿态,对身边的部将们说:“我方才派人探明了,来人虽是李倓,但却没有携带多少粮草,必定不敢久追。而其步卒昨夜还在慈丘作战,今日如何都到不了此地。我欲撤回南阳,李倓必定不敢久追!”

部将们自无异议。

此前李倓领军冲锋也把他们给吓了一跳。其中不乏久经沙场之人,他们更能看出这支骑兵的强大——在主将的带领下,骑兵们悍不畏死。有人亲眼看到有唐军骑兵摔下马来,却还嘶吼着抽出腰刀继续作战,直到身死。

“不过在撤兵之前,须得派人将带不走的粮草全都烧毁,绝不能留给李倓。”田承嗣继续道,旋即分派着烧粮的人选。

最终,田承嗣在付出了些人命的代价后,终究烧掉了带不走的粮草,然后果断选择了撤兵。

在田承嗣的指挥下,叛军维持着作战阵型,盔甲很重,天气燥热。等到他们前行一段距离,看到李倓并未追来,斥候也回报说唐军依旧在歇息,便有部将建议脱下甲胄轻装撤退,但却被田承嗣果断拒绝了。

未久,随着马蹄声传来,叛军一阵紧张。

“慌什么?我早有预料,他们不敢冲上来!”田承嗣喊道,在军官的弹压下,叛军维持住了稳定,并继续向前。

只不过他们前进的方向不是南阳所在的西方,而是南方。

“我知道了!”马燧忽然说,“南方是泌水,田承嗣想要借着河流阻断我军追击。”

泌水原名比水,天宝年间改名,经比阳自东向西而流。

“如此,那就半渡而击之,吃掉他的一半兵马!”

最终,田承嗣一路向南,寻了一处桥梁过河,而李倓果然趁着其部渡河过半时领军出击。原本田承嗣的帅旗留在了北岸,北岸叛军们还有临河坚守的信心,但等到桥梁被毁,北岸的叛军们这才明白他们已经被抛弃了,至于北岸帅旗下的田承嗣,干脆就是假冒的。

是役,唐军几乎没怎么出力,叛军自溃。许多被抛弃的叛军士卒逃入泌水之中,若是提前脱了甲胄且会水的,尚能逃得一命,可更多的只能沉入水底。

亦有叛军选择了投降,事后统计,降者足足有千五百余人,比李倓的骑兵都多。

这些被抛弃的降卒丢下了兵甲,也丢下了勇气。李倓询问得知,这些人都是河南道人,大都来自颍川、南阳等郡,在李倓答应免除他们从贼的罪责后,这些降卒欢欣鼓舞,甚至不用唐军帮忙,他们自己就找绳子把自己给绑上了。

见此,李倓终于放弃了追击田承嗣,留下三百骑给马燧并让其带着降卒前往比阳城,随后李倓领着余下兵马沿着泌水北岸直奔比阳城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