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儿子的傻样子,敲了下儿子的脑袋,问道:“那药方又是怎么回事?”
李佑与历史上记载不同,李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听李哲和李佑的对话,他却知道李佑对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支持齐州商业发展上改变而来的。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少在贞观十五年之前,李佑还是一直记着李宽砸他母妃寝宫的事的。
李佑没来得及开口解释,一群人便走到了李佑边,给李宽一家行礼,李哲也跳下了车棱,拜见了自己的五婶,见过了堂弟妹们。
繁文缛节结束,李佑才给出了解释。
贞观十五年,妃生了一场病,腹泻不止,宫里的御医束手无策,当年为长孙皇后疗养的女医官曾去过桃源村,便想起了李宽当年扔给她看过的一本医书,然后李世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派人去了桃源村李府。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医书上确实有记载,所以李宽算是救了妃,或许更为准确的说,是孙道长救了妃,毕竟李府中的医书都是当年孙道长所记录,与他李宽关系不大。
但这个人,妃还是记在了李宽头上。
贞观十五年年节时,李佑回长安,妃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也将前几年,楚王府的家臣会派人送礼品给她的事告诉了儿子。
这才得以让李佑放下了当年砸自己母亲寝宫的事,渐渐的越发敬重李宽这个二哥。
发生的这些事,李宽一点不知。
医书不是他写的,药方到底是不是他提出来的,更无从得知,至于每年送进后宫的礼物,那是长安城的管事自己合计的,与他其实没多大关系。
李宽很不想认下这份人,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扯开话题道:“九年多没见了,去二哥府上坐坐。”
“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叨扰二哥了。”
李宽很想说自己就是客气客气,今喝的酒已经足够多了,李佑这一去少不了要喝顿酒。
看着李佑带着妻儿上马车,李宽叹了口气,也上了马车。
回到楚王府,见李宽没有任何吩咐,李佑很不客气道:“二哥,小弟一家在乐游苑还没吃饭呢,上酒啊!”
扯淡,乐游苑的气氛他在宜苑都听见了,自己在宜苑都吃完了饭,还好意思说没吃饭,而且没吃饭,你叫上酒作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