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差不多的原因,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管怎麽说,至少能确定这个东西是国内的,而且可以量产有稳定的来源,光这两点,就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想到这里,姚工点点头:「嗯,谢谢。到时候如果真的可用,还请冯总给我指条路啊。」
指条路的意思,是请冯总告诉他,怎麽才能获得打听这材料来源的许可。
冯总笑道:「我也希望能用上,能在解决我们问题的同时,一起解决一下你们的问题,那是再好不过了。」
都是为了工作同志,这种不违反规定的忙冯总还是很愿意帮的。
——
京城工大,高振东丶罗教授,还有导研院的陆工,凑到一起了。
不为别的,就为了末敏弹。
高振东抓总,罗教授负责战斗部,陆工在红外探测方面有经验,负责红外探测器和侦捜逻辑。
还有负责降落伞的,导研院一位搞空气动力学的同志。
立项的时候,高振东就是这麽组队的,恰好。
对于这个东西,陆工非常感兴趣,雷电-1改的改进工作,属于他的部分,最核心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能抽精力出来。
而末敏弹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在搞武器的人眼里,那就是香饽饽,纯粹的见猎心喜。
虽然导研院是搞飞弹的,但是有高振东牵线要人,还是能要得到的。
而他们此时正在讨论的,是末敏弹的基础构架。
「高总,我分析过,在百米距离上,空气阻力会对穿深造成一定的影响。」罗教授已经开始开展工作了。
自锻破片战斗部EFP一旦成形,那影响它穿深的就主要是形状和初速度了。
高振东前世对线的时候翻过论文,见过测试钽锆含能EFP,因为锆层厚了点影响EFP形状,结果穿深连同结构同装药的紫铜罩都干不过的。
所以很多东西不是想当然那麽简单,拿着个材料就往上套结果不见得那麽好。
「结果怎麽样?」高振东知道影响有多大,但是他不能直接说出来,那就有点惊悚了,还得问一句。
「我们初步分析,并用现成的标准装药和药型罩做过试验,此距离上穿甲倍径下降60%到65%,但是还是足够的。」
他说的标准装药,现在已经换成了黑混60,而且装药直径丶长度丶装填密度丶药型罩尺寸结构等等都有明确规定。
对于穿甲倍径会下降,大家早有预料,原来枪挂榴弹的穿甲倍径2.0左右,现在还能剩下0.7到0.8,还不错。
这和炸高没太大关系,空气动力学问题。
高振东早有所料,也早就算过,笑道:「嗯,那看来110mm口径战斗部还能打80mm左右,足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