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说得再多,贺桂花该舍不得还是会舍不得,该担心还是会担心。
边校长也支持边静玉去读少年班。当下整体的社会舆论环境就是歌颂小天才的,边校长自然不能免俗。他说:“大宝这孩子注定是要走出去的,咱们这片小地方留不住他啊。你们早应该有准备了。”
毛春妹难得没发表什么意见,摸了摸边静玉的头,问:“大宝,你自己觉得呢?”
边静玉当然是愿意去京城的。他之前只是放心不下家里。不过,现在元凤、二凤都已有了着落,而毛春妹成了监察员,她是这个家的大家长,后面的几个凤只要有上进心,毛春妹肯定不会拦着她们冒头。边静玉不可能护着姐姐们一辈子,他改善了家里的环境,拓展了她们的眼界,接下来的路就要由她们自己走了。或者说,如果边静玉真想护姐姐一辈子,那他也要为自己想想,他需要更大的平台。
边静玉真正需要的不是少年班,就算他按部就班上着学,他日后照样能有出息。他需要的是京城里的人脉,需要的是京城里的机会,需要的是京城里新事物。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沈怡能学德语,但在宝坪镇上待着的边静玉却一直没有这个机会。还有边静玉一心要学西洋乐器,却也一直学习无门。
留在宝坪镇上确实是在耽误边静玉,因为他需要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奶,我以后肯定要留在城市里发展。所以,可不可以我们全家都搬去京城啊?”边静玉缓缓地说。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宝坪镇上,怎么能离开呢?可是,贺桂花的心里却也冒出了一个细小的声音,对啊,大宝以后肯定不会回来发展,他迟早要在外头安家立业。
边静玉慢慢说着自己的打算:“我可以先跟着小怡的家庭教师学一年。在这一年里,你们可以往京城里多跑几次,找一找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看看妈妈的店能不能开到京城去……一年后,如果我没有考上少年班,那我自然就回来了。如果我考上了,只要大家搬去京城,你们就能一直陪着我了。”
“呸呸呸,大宝怎么可能会考不上!”毛春妹连忙说。
边爱国搓了搓手,说:“你妈的手艺也就在镇上能看,我、我们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去京城能干什么呢?除非你以后工作了、赚钱了,在城里安下家了,等到了那时候,我和你妈就去城里看看你。”
“爸!有手艺的人到哪里都有饭吃。”边静玉很有信心地说,“乡下人需要木工,城里人难道就不需要了吗?厂里肯定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至于妈妈这边,有了新的模板,妈妈自然能做出新款衣服。”
边爱国却还是没什么自信。像他这种老实巴交、安安分分的人,对于“未知”总会心存恐惧。
边静玉又说:“当然,如果你们更喜欢待在家里,这些话就当我没有说过吧。去了城里虽然会有更多的机会,但也不是什么都好的,首先一条就是开销肯定大了,而且说不定会比待在家里辛苦很多。”
却不想,边静玉这一句劝阻的话却一下子戳中了毛春妹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