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候,郑承文终于见着了放学归来的郑爹。
大概是郑娘把白天耳房里的事告诉了郑爹,还没到亲子时间呢,郑爹就已经与他玩了好一会,郑娘还站在一旁,笑意盈盈的看着。
与郑爹好一阵尬玩,终于撑到了饭点时间。
今天的晚饭,又是他爹回来时顺便买的吃食。
“觉醒”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他家小厨房,几乎只用来热热打包回来的饭菜和烧些热水。
爹娘下厨的次数,屈指可数,也就郑娘五次,郑爹三次的样子。
说实在的,他娘的厨艺真的只能仅仅达到煮熟的程度,他爹稍好一点,起码咸淡适中。
吃过这八次,他就再没有要求过爹娘下厨了。
于是,郑承文跟着爹娘过着一日三餐不是点外卖,就是下馆子的日常。
对此,他总觉得心里有些忐忑。
虽说古代大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不需要过于忧心。
但是!
前生的时候,他偶尔也听过,某些古代商贩,为了牟取利润,不惜使出各种制假贩假的伎俩。特别是一些小商小贩,以及一些躲避行会管制的商家们。
由此可见,古今的奸商是不分时代的,只看良知。
想起两则不知哪看来的,约是唐宋两代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
大约是这样的:肉贩在猪牛羊肉里注水并出售的,“杖六十”,打六十大板。要是打完再犯,“徒一年”,判处一年劳改。——抄自百度资料
宋一位士大夫叫袁采,写了《世范》一书。
书里根据他的切身体会,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恶风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