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独坐在外面走廊上的椅子上的小谢医生,到底有多么无助甚至是绝望。
陆军小心地关上了房门,来到中年大夫面前,凝视观察着他的神情:“大夫,你不用藏着掖着,就跟我说实话就好了,她这眼睛,还能不能恢复视力?”
中年大夫叹了口气:“年轻人,你跟她到底是什么关系?”
陆军忍不住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大夫,我问的是病情!我跟她的关系,不重要。”
中年大夫说:“这个女孩子啊!经过我们目前检查的结果显示,她的视神经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呃,如果你不是学医的,我可以再说得明白一点,也就是说,她的视神经突然受损,具体原因,无法查明。至于你所说的恢复的希望,呵呵,年轻人,这样的病例,在世界上也是极少的。所以,恢复的可能性,概率几乎为零。”
“什么?”陆军虽然心理上早已经有所准备,但听到这样的结果时,还是无法接受,“大夫!你的意思是说,她如此年轻,将来就只能是一个盲人了?”
“这个……也说不上。”这中年大夫迟疑着,“你不要太激动,其实吧,病情,有时候是可以转化的。不过,这个希望,实在太渺茫。年轻人,我这么说吧,象她这样的病情,在整个世界上,也没有几例。以我多年的学术经验,我的诊断结果,即便是你到京城的那些专家那里,估计最终的结果,跟我的判断应该也是一样的。”
看到陆军发怔,那中年大夫叹了口气:“唉,忘了告诉你了,我姓胡,叫胡云生,在眼科学术领域,我虽说不敢自称是专家,但还是有些名气的。”
“哦。”陆军怔怔地看着他,其实陆军心里清楚,胡云生别看说得很谦虚,但他对小谢医生的眼疾的判断,却没有丝毫的犹豫,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的是,胡云生这位专家,确实拿准了小谢医生的病情。
因此,胡云生哪怕再怎么谦虚,陆军都不敢轻视他。因为陆军感觉得出来,胡云生不是那种喜欢胡吃海吹的专家。
不过,陆军还是追问了一句:“胡大夫,我冒昧地问一句,象小谢医生这种情况,是不是还需要去京城做进一步的检查或者诊断?”
胡云生摇头一笑:“年轻人,我知道你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的急切。可是,我胡云生既然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估计……在整个中国,哪怕是世界,最终的结论,也就是这样了。我的意思是说,这女孩的视神经,受损的程度很严重,甚至可以说,要恢复的话,除非出现奇迹。”
胡云生见陆军仍然不肯死心,便拿过了一本资料:“象她这种病情,在医学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恢复视力的。这本书里,记载的全都是这种不明原因的视神经受损的病例,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失明,没有一例能够恢复视力的。”
他把这本厚厚的医学书,递给了陆军:“年轻人,你如果不死心,我可以把这本书送给你,你拿回去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