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第一次摘得桂冠是因为少玄年岁较长, 在少年居多的武秀才中占据优势,那么到了第二试, 这种年龄上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且不说同时参加武举的勋贵多是他这个年岁,就算是其他武举人也大多在弱冠之年。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人才济济的天京得了乡试的魁首,怎么看都是件难得的喜事。
不过,正所谓福兮祸所依,还没有为自家美人高兴多久的七皇子发现,竟是有人在传些不同寻常的话。
传的多是好话,都说少玄天赋过人,得镇国寺武僧指点,武艺超凡,而且饱读兵书, 文武兼修。
甚至有人说,他出身武将世家, 父兄皆在安国公麾下, 所以他本人才留在七皇子身边陪伴。
少玄武艺确实进步神速, 但他的弱项在文试。即便有齐璟和罗秦教导, 可他到底不是从小习文, 能把字都写清楚已经十分感人。
他能通过内场的文试,完全是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将兵书背诵出来,再择重要的内容罗列, 显然谈不上什么文采斐然。
至于少玄的出身, 齐璟最清楚不过了, 对这种荒谬的猜测一开始并不在意。
但传言愈来愈烈,到后来甚至以讹传讹,变得越来越荒诞,明眼人一听就是假的,却还是有人相信。
齐璟很快发现了此事不同寻常之处,他意识到有人想捧杀少玄。
这一批武举人,大多都是想借着朝廷增兵的大好实际在陛下面前露脸。
尤其是那些勋贵子弟,宁愿放着荫恩不用,特意前来考武科,心中自然都有不小的盘算。
如今七皇子府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抢了他们的风头,若是他们让他猖狂下去,怕在殿试上也被抢了好彩头。
齐璟身为皇族,再了解不过这些勋贵内心的骄傲自满了,外人把少玄传得越好,恐怕越是招他们羡嫉甚至不满。
所以传一个人的好话,未必是真的喜欢他、尊敬他,也未必是真的为他好……相反,可能是想毁了他。
这些传言容易引得少玄同科武举人的嫉妒只是其一,还有其二。
人们爬得越高,越是担心跌落。若是少玄在会试和殿试上表现出色,那还没什么。
可若是他一旦失利,过去的赞美之词很快就会变成嘲讽之词,当初对少玄看不顺眼的人还要添油加醋、推波助澜地踩上几脚。
到时候少玄从天才变成沽名钓誉的庸才,那才真是人在屋中坐,祸从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