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两人名字里皆有一个松字,邓松只当这是天赐的师徒情分。
再加上邓松是一干孩子里天赋最高的,虽比不上少玄少爷那骇人的进步速度,但也已经表现得极其出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所以刘松对邓松十分偏爱。
见七皇子不相信自己的徒弟,刘松自然多说了几句:“殿下若是总拿少玄少爷作为标准,那别说邓松了,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此天赋异禀之人了。”
齐璟一听到暗卫对少玄的评价,立刻一脸骄傲地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不该拿少玄做标准,这样太难为别人了。”就跟邓松说的是他天赋异禀一样。
刘松&邓松:“……”
齐璟想了想,罗端行年纪轻轻学问却不少,他能够师从野陵居士,绝非仅仅因为善心感动人,能在短短几年间学到居士的一些本领,足以说明其天资。
再听刘松这么一说,他又知道了邓松脑袋灵光聪慧,什么招数一学就会,还能举一反三,进步之快,就是放在暗卫营里也是突出的。
齐璟猜测这可能与他们拥有魂魄有关——就跟神武赋予皇族压制妖魔的能力,平凡人的魂魄看来也会让本体具备非同寻常的才能。
邓松想在来年参加的童生试,是武举子的进身之始,哪怕是有恩荫的人,也至少要通过这一关。
不同于科举的童生试又分为县试、府试、院试,武秀才的考核直接设在郡府,一试要连考三场,半月后张榜公布通过的名单。
原本邓松祖籍蒙良,照理说要返乡参加考核才符合规矩。
不过齐璟为了避免蒙良太守庄进实借机暗害他们,已经令人将罗秦、邓松等人的户籍改到天京,所以邓松直接在京中参加县试即可。
若是顺利,成为武秀才后可以继续参加乡试和会试,但亦有人得到武秀才后,多次落第,屡试屡不中。
习武的不像学问的,还有到了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参加科举。
大多数武秀才若是屡次不中,到了三十岁也就消停了,要么改换别的营生,要么托熟人、走走后门,找个类似衙役的差事来养家糊口。
住在七皇子府里,邓松不用养家糊口。但他有仇要报,有恩要报,还要帮罗端行还殿下垫的长明灯的银钱,所以就想早些参加武举。
阿松想着,等自己考上了武举人,被授了武官头衔,就可名正言顺拿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