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自然知道,他们为何主动让自己有奴性。
朱厚熜也正因为知道他们主动让自己有奴性的原因是想维持尊卑秩序,维持他们自己可以做人上人的现状,所以,他才会不屑。
自然,朱厚熜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真会促使他越来越强势、薄凉、残暴,不把别人当人。
没办法。
因为被你欺负的人,还主动跪下说自己有错,你没错,你才是最有委屈的人。
这让你想不骄横都难。
朱厚熜知道,要想改变这种奴性思想,不是他这一代就能完成的。
且不说,他作为皇帝,本就是这种思想的最大受益者,就算他要改变,也很难去改变一个主动愿意做奴隶的人放弃做奴隶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不是因为生存压力大而被迫为奴的,更不是因为读书少太迂腐太愚蠢才为奴的,反而是太精明读书太多才主动为奴的。
而且,这样的人,表面上奴性很重,但背地里又比谁都反动。
所以,朱厚熜也知道,他可以在明面上骄横,但不能大意。
朱厚熜惟一需要做的就是,让国家越来越强势,让民众越来越富足,让他的权势也随着这一切而变得越来越大。
最终,他可能越来越骄横霸道,连带着他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也越来越骄横霸道,直到民智彻底大开,且因为强势君主也给不了他们更多的利益和尊严,让他们彻底不再需要这样的君主,那时,这些在明面上主动让自己变成奴隶的人才会不再装孙子。
朱厚熜也不知道这个改变什么时候到来。
但他的使命,的确只能是让帝国更加强盛,民众更加富足,受教育的群体更加广,别的都还不合时宜。
至于将来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朱厚熜因而在看着这些请罪的奏本时,特地问着黄锦:“被杀士人的亲属里,有没有没上请罪本的?”
“回皇爷,没有。”
黄锦回道。
朱厚熜听后只是笑了笑,心道“居然真没有一个敢表达不满吗?”
对此,朱厚熜没再说什么。
他在科举扩招这事遇到阻碍时,能够表现的这么强势,固然跟他如今权势极大有关,但其实,也因为他做的这事其实是阳谋,是合乎大多数利益的。
因为想做人上人想中第成为举人的人,终究是士人中的大多数。所以,朱厚熜要给大多数人带来恩惠。
反对的少数人根本就很难阻挡。
而朱厚熜不但科举扩招,兵勇和官募民夫也在扩招。
自从朱厚熜决定加强边备后,就下旨给蓟辽总督严嵩与宣大总督蔡天祐等人,让他们在清军御史与试御史核查完军户和军田后,抓紧组织军户进行操练与屯垦,同时让他们主动去招募或抓捕鞑靼人组成辅兵营,负责修边墙,同时接受同化训练。
朱厚熜特地将这些由鞑子组成的辅兵营,取名为绿营。
另外,他也让兵部任命相应武官去这些绿营担任将领,并大同抚按向总督举荐,而总督则向兵部举荐。
而唐顺之就以清军御史兼巡按御史的身份在核查军户和军田时,推举了一些善待军户、不怎么侵占军田或者很配合调查的老练军户和庶弁将到绿营更高级别的武官。
待在大同的神机营副将俞大猷则带着亲军卫主动出关,抓了些鞑子回来。
确切的说不是抓捕,而是招募。
因为这些不少在饥饿与死亡线挣扎的鞑子一听说干活管饭,就主动愿意加入绿营,为大明朝廷修补边墙。
只是核查军户与抓捕许多鞑子组成绿营而大修边墙后,边镇的粮食需求量也的确开始大幅增加。
且说,朱厚熜早已下旨,让严嵩以蓟辽总督的身份,保障蓟辽边镇的粮食供应。
而严嵩在进京后,就先找到了户部,向户部申请调粮。
因为户部有义务给严嵩拨发边粮。
毕竟,自从纳粮开中改为纳银开中后,边粮就改由户部用收到的盐课买粮给边镇。
“户部只能给你银元,粮食却是给不了。”
但户部尚书梁材却在见到严嵩后,表示只能给他银元。
严嵩听后有些失望,说道:“如今边镇要大力修筑边墙,边镇粮价必然高涨,虽说带银元去边镇购粮,能省去不少运粮消耗,但边镇粮价一旦持续走高,那买粮多的钱恐怕也不够抵消直接运粮所增加的成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