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诸大学士看了这手谕后,都非常惊喜。
因为他们知道,移去一个藩国到东莱,那就意味着,江西乃至整个大明内地都会减去很大一笔负担。
首辅费宏作为江西人,自然最为高兴,也就忙将手谕交给负责撰文拟旨的中书舍人刘成学说:
“赶紧书写拟旨,免得陛下反悔要撤回手谕!”
凡上行下达的诏诰文书皆由内阁大学士起草进画,审署申覆,传达给下级部门依章实施。
而内阁设有制敕房和诰敕房。
两房有撰文中书舍人四员。
这些人才是具体负责拟旨的官员。
所以,费宏也就把手谕给刘成学,让刘成学去拟旨。
刘成学拱手称是后,就立即拿着本子跑去了制敕房。
费宏这里也对淮王很是恭敬有礼:“殿下主动认罪,可谓识大体,明是非,乃国朝贤王也!”
“元辅言重!”
“这都是昔日元辅托同乡来劝,孤才明白过来,自己以前的确糊涂,没有理解陛下和元辅等在朝君子的苦心!”
淮王很不好意思地回了一句,且也给费宏抬起了轿子。
“是啊,贤王认罪,明君示仁,使天家和睦,乃国家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大学士王鏊也跟着说起好话来。
作为文臣,他们一般很少奉承藩王,但现在,他们不能不这样做,主要是他们怕淮王反悔,又要哭着求天子别迁他的藩。
到时候,他们又不好明着劝天子强制迁藩,因为那样,未免有离间挑拨天家骨肉之嫌。
所以,不只王鏊,连阁臣林俊也过来说道:
“没错!要是天下藩王都如淮王殿下这么深明大义,坦荡如砥,能够知罪就认,陛下也不必为了整肃纲纪而严待宗亲,而使天家生隙。”
“是啊,此可称国朝佳话也!”
王琼也在这时跟着说了一句。
淮王只是讪笑不已。
他知道这些阁臣为何高兴。
而他自己也不好说这不是好事。
毕竟对他而言,天子只要不杀他,就是万幸。
但他还是很担心横渡大海去东莱这件事的。
没办法。
这个时代,很多在内地的明国人,都对大海畏惧的很。
所以,淮王在这些阁臣说后,就还是问道:
“倒是要问问诸公,如今去东莱,会有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