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应槐和陈宠没有被放出来!”
“难道真出了差错?”
“快去禀告老爷!”
躲在一处茶楼内,看着皇城方向的几个家奴嘀咕了起来。
不多时。
这些人就离开了茶楼,混入了络绎不绝的市井百姓之中,如雨滴落入了大海。
彼时,正被押去诏狱的刘应槐也的确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差错。
为此,他还看向了张镗:“听闻缇帅与清流走得很近?”
嘭!
张镗直接一拳捣在刘应槐腹部。
刘应槐整张脸顿时扭曲了起来,疼得额头冒汗:“为何打我!”
“因为你害死了周太医!他也是我们王府旧人,不只救治过皇爷,也救治过我们!”
张镗丢下一句话后就吩咐人把刘应槐押去了审讯室。
刘应槐一脸错愕,随后明白过来的他,就不由得哭丧着脸道:“怎么就遇到了这么有心机的陛下呀!”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朱厚熜很庆幸太医院中果然还是有想进步、贪图高官厚禄的人。
否则的话,他还真一时没那么容易查出毒杀周太医的凶手。
当然,朱厚熜也清楚,对自己推行的新政不满的群体,本身也不是什么严密的组织,只要自己略微用点威逼利诱的手段,就会有倒戈献功的人。
这不是朱厚熜本身多厉害,而是皇权让他的一些心机手段产生了更大的效果。
谁让他是皇帝呢。
他可以给人高官厚禄呢。
而也正因为他是皇帝,利诱之同时,朱厚熜没打算轻易放过敢暗害周太医的人。
毕竟害他身边人这事性质很严重。
所以,严惩自然是严惩的。
但严惩之余,如何进一步从制度上避免太医不敢乱来,是朱厚熜需要认真考虑的事。
按理,大明的太医制度是很完善的。
大明的开创者——朱元璋,在对御厨、御医这方面的防范还是很小心的,所以,他设计的太医制度,不可能没有想到防范太医乱来这一层。
而历史上,明朝一些皇帝误诊事故很多也的确皇帝自己带头破坏制度有关。
宪宗信术士以丹药治病,孝宗不让太医面诊就让太医开药且不提,明末皇帝朱常洛甚至直接用大臣所献的“灵饮露”来治病,结果导致腹泻不止,可谓是过于草率。
所以,朱厚熜要如何进一步完善朱元璋留下来的太医制度,还得细细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