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鹏又道:“眼下,不但应该要在阁臣九卿中有我南直之人,还应该有一位足够有声望影响天子的人才可啊!”
“吴公的意思是让震泽先生可以被起复回朝?”
徐阶这时问道。
吴一鹏点头。
崔桐也跟着道:“这样极好!”
徐阶也跟着笑道:“这样的确好,但问题是如何让天子愿意起复震泽先生才是关键。”
“这是后话。”
“现在关键是如何让震泽先生自己有回到朝堂的心思。”
吴一鹏道。
徐阶道:“那只能让乡人们力劝了。”
吴一鹏颔首,对徐阶道:“你给令外祖顾公写信,汇报此事,然后就说是我的意思,我希望他去劝劝震泽先生,让震泽先生愿意回朝为乡人执言!只要震泽先生愿意,朝中奔走之事,我来办。”
徐阶拱手称是。
接着。
吴一鹏又对崔桐说:“你给令母舅秦公写信,汇报此事,也说是我的意思,让他去劝劝震泽先生,让他愿意回朝!”
崔桐也拱手称是。
吴一鹏等南直京官也算是彻底认识到了没有自己同乡在朝为大官会很吃亏的道理。
这让他们因此没有选择上疏反对,而是选择了隐忍,只暗中开始运作让自己这边威望高的人尽快回朝为官,别因为抵触新政,而选择在乡养闲。
很明显,士大夫在开始逐步分裂,从一开始分裂成议礼、护礼派,大有开始在往以籍贯为区分的团体进一步分裂的趋势。
像弘治朝那样,各省的士大夫都团结在一起,已经是不可能。
而这也算是这大势所趋。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甚至,朱厚熜这个皇帝都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因为这本质上就是士大夫群体壮大,国内资源又没怎么增加而使得资源争夺更加激烈后导致的,像以前不分乡党,团结做事,是不可能的。
而且……
按照历史趋势,即便朱厚熜后面放弃改革,等到隆万时期,因为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更高,想改革对自己阶层动刀的士大夫会更多,毕竟斗争会更加激烈,等到万历末期,改革失败后,还会因为资源斗争更加激烈而出现各种乡党。
但朱厚熜希望他以后可以改善,让内部资源的争夺没那么激烈,变得缓和。
毕竟,他是打算积极对外开发新资源的。
很多士大夫不知道朱厚熜的心思,他们只看见士大夫阶层正在迅速堕落,这让他们比皇帝还着急。
即便是刘健自己,也的确在看见阁臣九卿的表现后,内心开始觉得士大夫在迅速堕落。
当然。
他当年在正德朝也早就因为李东阳的背刺、焦芳的行为,而早就对自己士大夫群体素质不一而愤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