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诡云谲的时局,难得陛下能稳若泰山,一针见血地指出反朱希周就是反朝廷反中兴大业这样见地睿智的话!”
“国有圣君,社稷之福啊!”
赵璜为此还又感慨了一句。
闫鸿和杨恩两倒是脸上失望之极。
闫鸿更是直接问道:“这么说,陛下没打算从江南民愿,杀朱希周?”
赵璜突然厉声问道:“怎么可能从江南那些目无朝廷的豪右之愿?!”
“我要是江南的那些豪右,就该老老实实停止哭庙,停止抗税!”
“更不该还想着逼朝廷杀朱希周不成,就想着真的要假充流贼起兵造反,毕竟朝廷已经定性这是一场叛乱,也开始调精兵南下。”
“也不应该因此就觉得虽然不敢起兵造反,但可以让江南的士族大家也做清理内部的事,而去灭朱昆山的九族!挖朱昆山的祖坟!”
“这是吓不到朱昆山的!没谁比我了解他!”
“就算能吓到朱希周,也不能吓到朝中所有大臣!自会有的是为陛下为社稷苍生敢去得罪这些豪右的人!至少,我赵某人敢陛下舍全族性命!”
赵璜这么说后就甩袖离开了这里。
而闫鸿则不由得看向杨恩:“朝廷还要增调精兵南下?”
杨恩点头:“看样子天子是不肯善罢甘休,但是刚才大司空的建议不错,我们可以把他这话传到南方去。”
闫鸿颔首:“图穷匕见,陛下不杀他朱希周,他朱希周也得死!乃至还要赔上全家性命!”
……
……
嘉靖元年腊月底。
南京礼部尚书汪俊收到了来自京师的急递。
这份急递是他的学生闫鸿从京师传来的。
因为当年他任翰林官时,主持过南直乡试,而录取了闫鸿等人,所以闫鸿也就早投到了他门下,成为了他的门生。
汪俊也因此知道了朱厚熜力保朱希周,还把江南士人哭庙抗税定性为叛乱的事。
“兵强马壮的天子就是不一样啊!”
汪俊在知道后,就讪笑着说了这么一句。
接着。
他就把南京守备太监廖堂在南京礼部衙门的眼线,充任他值房小吏的人叫了来,让其约廖堂在老地方见面。
自从调到南京吏部任左侍郎,然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后,他已经在南京待了一年多,还结交了不少南京权贵。
而廖堂、梁永福则是他在文官群体外最相交的内官和勋贵。
汪俊之所以深交这二人,也是为了将来能够有机会重回朝堂后,能在内廷和五军都督府都有奥援。
内廷自不必说。
对于文官而言,如果能结交到内臣,自然可以更好的打探到天子的情况,乃至能通过内臣操纵皇权,尤其是通过与司礼监的内臣勾结,更容易达到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