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英明!”
杭雄立即拱手回了一句,且心里暗喜。
他知道王宪对这次事件如此定调,让严嵩和杨尚学承担此次的责任,是暗示自己送钱保平安的意思。
于是。
当晚。
杭雄就送了王宪黄金五百两。
王宪自然收了,但接着就奏给朱厚熜,告杭雄行贿于他,还不听命,使得大捷推迟数日,还导致兵变发生。
……
京师。
朱厚熜正在审阅京畿道的新编黄册。
黄册上登载了京畿道目前的青壮数量。
按照黄册所载。
随着两淮流民也被大量运来京畿道安置。
京畿道的青壮已达八万之数!
这八万青壮都是朱厚熜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青壮数目。
因为这些青壮背后已没有宗族,管理他们的人全是朱厚熜直接任命的官员。
现在朱厚熜只需要等着王阳明报上来养军的具体开支。
他就可以根据现有存银和内帑收入,来决定再编一支多大规模的新军。
王阳明正在按照朱厚熜的要求确定编练一支新的中央军要多少预算。
王阳明已经知道了火绳枪,也知道了现在周尚文率领的那一支从巡检队抽调,暂挂在京营名下,混编有步骑炮的勇卫营的开销。
所以,王阳明现在倒也不是不清楚火绳枪列装部队后的维持成本与操练成本。
在王阳明确定好预算后,就向朱厚熜递了本。
朱厚熜便在次日于御书房见了他。
“陛下!”
“臣会同兵部诸员筹算后认为,如果筹建一支两万人规模的新军,约一次性要银元三百万两,随后每年维持这支新军战力,需每年费银元三百五十万两。”
“当然,这只是不考虑漂没与贪墨乃至吃空饷的情况。”
“按照本朝军费常约只有三成用在实处的情况来估算,一次性得投入九百万两银元才够,每年需银上千万两!”
“如果只是建一支两万人的精兵的话。”
王阳明也在这时将自己拟好的一道厚厚的题本递给了朱厚熜,且也简要地提了几句。
朱厚熜一边翻着题本一边看着上面采购与操练的费用,一边说道“现在内帑自设兴明银行广放贷款后,抛去开销,岁入可增加积蓄也就三百万两银元,加上抄家所得存银,以及先帝所留存银,合计有一千余万两银元。”
“如果算上建军后,可以追缴增加的赋税,以及扩大的其他营收收入,是足够维持这么一支新军的。”
“所以,下旨恢复威武营!”
“规模就照着这个正辅兵合计两万余人的规模来!”
朱厚熜斩钉截铁地说道。
王阳明拱手称是。
在朱厚熜看来,两万规模的精锐虽然不多,但也足可镇压大明国内的任何反动势力了。
因为历史上能够维持天下统治的最强野战兵马,往往也不过一两万之数。至于将来为开辟海利而需要建立的水师部队,自然得等将来财政改善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