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巡抚杨尚学上报王宪,提到大同粮市比以前繁盛许多,提议增改军饷为折色。
这种事,自然需要督粮饷的郎中严嵩的参与。因为严嵩是代表中央朝廷来边镇监督粮饷的。
所以,王宪才会在这时问严嵩。
严嵩想了想道:“自然是当考虑粮价浮动,让士兵在军饷折色后,也不因粮价在高峰期而饿肚子,进而使边兵不满!”
“错!”
“就应该让他们不满!”
王宪直接否定了严嵩的提法。
严嵩倒也不生气,而是恭敬地作揖道:“请部堂赐教!”
“你如果在边镇多问问底下的军士,就会知道,能拿到饷银的,到底是朝廷的边军,还是边将的家丁!”
“所以,你以为你是在为士兵考虑,你其实是在为那些跋扈目无朝廷的边将考虑。”
“你这样做倒是笼络了边将,却是在拿朝廷的银子养藩镇!”
王宪的话,让严嵩哑然不语。
严嵩思索了一会儿,才道:“部堂,卑职这样做,边将们会闹兵变杀了卑职吗?”
“别人或许不会。”
“但你严惟中就难说了。”
王宪笑着说道。
严嵩听后面色顿时僵住。
接着。
严嵩果断匍匐在王宪面前:“还请部堂救卑职!”
“卑职纵然在御前举荐部堂是未虑及部堂年迈不堪劳累,但是,卑职也是部堂所荐,卑职真若丧于骄兵悍将之手,部堂也无法向陛下交待呀!”
严嵩痛声说道。
严嵩知道王宪就是恶自己在御前给他坏了事,要收拾自己一下,想看自己哀求他的样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严嵩也没犹豫,便就按照王宪想看到的样子,哀求起王宪来。
王宪看了严嵩一眼。
心情大好。
他没想到这个严嵩能屈能伸不说,还真能找到救自己的关键理由。
于是。
王宪也就语重心长地说:
“你想进步,想得圣宠,乃人之常情。”
“我也并非真的迁怒于你。”
“我举荐你来我身边督粮饷,也是有意历练你。”
王宪说着就让严嵩先起身,然后看着严嵩笑道:
“但是你应该知道,取媚天子固然能进步更快,但也会得罪许多人,所以,从你举荐让我来总制三边开始,你就得罪了许多人,而且不是得罪了我,是得罪了护礼那一派,他们在边镇也有人,这个杭雄八成就是他们那一派的人,所以如果有机会煽动兵变,让乱兵杀了你,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卑职知道。”
“但卑职忠于天子,为国谋事,能有什么错?”
“素闻部堂才略过人,能救善类,还请部堂卑职,卑职日后定感激不尽,不忘部堂之情。”
严嵩故作一脸惊惶地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