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来以为,这次在朝堂上,是能够成功把这次的事件定性为天火的,进而成功让皇帝妥协,让士林对他俩更加有好感的。
但是。
现在他们要是再承认这是天火,那就会得罪江南士人。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见的。
毕竟,他们现在站出来就是为了讨好士人,提高自己名望的。
结果他们要把占天下士林统治权的江南士人给得罪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可如果他们不承认这是天火,就又是打了自己的嘴,会让皇帝有正当的理由惩办他们。
理由就是他们前后不一,有欺君之嫌。
所以,邓继曾和沈酌犯了难。
想了一会儿。
邓继曾先决定如实交代,暗想:“这事自己不掺和了,毕竟当朝锦衣卫太厉害,争取士林名望的事太凶险,自己还是趁早脱身为好!”
于是。
邓继曾直接跪下来道:“陛下恕罪!臣也是听一位和尚说的,这和尚法号圆音,一向以善预将来有名,臣与他接触时,他就告诉臣,说元夕佳节,将有天火,臣不曾想会应在南新仓,也就信以为真,如此陈奏起来。”
“臣也一样!”
沈酌见邓继曾开始老实交待,也跪下来,如实陈奏起来。
“竟然是一个和尚在背后捣鬼。”
朱厚熜这时言说了一句。
然后。
朱厚熜就看向邓继曾和沈酌:“朕姑且先信你们,但是不是真的,一切得等抓到了这和尚再说,你们要配合好锦衣卫去抓这和尚。”
邓继曾和沈酌皆称不敢撒谎。
吏部侍郎朱希周这时又说道:“陛下,这事涉及我江南士人的声誉,臣请陛下,让锦衣卫抓到这僧人后,交由三法司公开会审!”
礼部尚书毛澄也跟着道:“臣附议,陛下,为安江南士人之心,臣认为,当由三法司公开会审。”
“臣附议!”
“臣亦附议!”
许多南直官员都纷纷站出来,甚至还有不是南直的官员也站了出来。
很明显,这些官员都对这事关江南士人清誉的事很在乎。
朱厚熜颔首。
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看看,那和尚背后还有没有人。
在朱厚熜看来,敢烧他粮食的人,不会背景简单,一定是得到了很多士族大家的支持,才做得到这件事。
“首辅梁储、仓储侍郎边宪,锦衣卫千户王安到清宁宫来见朕。”
“其余皆散朝。”
朱厚熜这时宣布了散朝。
他现在需要仔细问问边宪和王安关于这次粮食被烧的事。
管理南新仓的直接责任是仓场侍郎边宪。
自正统朝三杨主政后,全国粮储就改成了由文官管理。
而一边管京师粮储的文官,要么挂户部尚书衔,要么挂户部左右侍郎衔,且直接向皇帝负责,不用向管户部的户部尚书汇报。
自从总督仓储户部尚书郑宗仁倒台后,新任总督仓场的官员就成了边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