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在昆明的“遭遇”,这次三狗从上饶到广丰这个小县城,非常低调了,穿着普通的便衣,在上饶租了个马车,一路坐回去。
快到老家村口时候,三狗退了马车,选择走路回家,他不想那么高调,坐着车子回家,怕被人说闲话,说啥发达了坐车回家了等。
可这没走两步,却发现失策了,应该是要坐车回去的,这个近乡者怯啊,越靠近村子时候,三狗感觉自己越胆怯,还不如坐在马车里不露头一直到家里去。
“哎呀,那个战场上连死都不怕的人,怎么在这里怕这个怕那个了”,三狗心里不免骂了自己几下子。
拿出点精气神来,光明正大地回家,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想到这里,三狗算是稍微挺直了点腰板,带着杨慕华和尚江忠汉几个人,一路从村口走了回去。
这家乡的山、水、房子,好像一点也没有变化,和走的时候、和梦里的情景一模一样的,这里太熟悉了,熟悉得路上一个个石块的形状,三狗都能记得。
时近中午,村子里炊烟四起,各家呼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此起彼伏,有几个小孩见村口来了生人,纷纷跑过来看,还有的弱弱地问,你们是什么人?
这一切,让三狗突然想起了以前念的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所说的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狗也不认识那几个小孩是谁家的了,估计在四年前三狗出走时候,这几个小孩还在学走路,长大后变了相,认不出来了。
不过三狗还是微笑着告诉孩子们他是谁,这一下子不得了了,那孩子们好像很清楚三狗这个大名,马上飞奔着进村里去,一边跑一边喊:“三狗回来了!三狗回来了!”
顿时各家各户的大门立刻挤出了好多人来,围着三狗问东问西的,三狗不得不一直在点头作揖,笑着对着这个喊叔,那个喊伯等。
旁边不断地有人在说道:
“这是那个乌狗家的大儿子三狗啊,你去看看…”
“几年不见,长这么大了,都快不认识了…”
“听说在当兵做了大官了,回来没有一点官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