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么做,还不就是怕送少了得罪了镇西府么。
如此可见镇西府在西域的威势。
这种情况,重新建个国并不难,甚至有国家压根就是他们扶持的傀儡,难就难在他们是大梁的臣子,哪有自己做国王的道理,只能憋着。
但大梁能承认的话,那自然无法做到无动于衷,莫看只是一个名头,而且也只是国王并非皇帝,但这个名头,就足以让人动心了。
一国之主和大将军,用选么?
西域固然偏远,可若是,全部统一了呢?
于是便有了镇西府胁迫诸国一同发兵之事。镇西府想的很好,突厥么,本来就不是那么好打的,单靠他们自己,有点够呛。
但是加上联合军,那就不一样了,更主要的,也能削弱各国的兵力,届时镇西府若是发兵征讨,阻力也会小的多。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想法总归是好的,但那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今局面逐渐对镇西府可不怎么利好。
在杀掉那么多突厥大兵的情况下,镇西府就算想要退却都不行。哪怕阿史那隼也做不了主。
死的人一多,仇恨也就多,若是在能打赢的情况下,阿史那隼强压说不许攻打雍州,啧,底下人怨气简直不要太大。
总之一句话,打到现在,已经不是想不想打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得打,镇西府想退都不成。
可继续打,镇西府的兵力本就劣势,而且联盟军也不可能做到指挥如臂。
若是连连大捷还好说,可局势一旦不利,难免这些人会有异样的想法。诸国怕的是镇西府强大的实力,可若是被突厥消耗了大半呢?还用怕?
这种思想之下,难免出工不出力,局势只会更加对镇西府不利。
现在连战连退,已经马上就要退到雍州地界,再退,固然有地利,毕竟那是镇西府的地盘,但也等于,自己的地盘被人给打进来了。
以周少瑜的视角来看,到那时,镇西府必须得拼命才能阻挡住阿史那隼的脚步,而后者肯定也会愈发死伤惨重,至于最终谁能赢,是什么结果,那都不重要了,因为压根不会出现那种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周少瑜必然和伙同方宏,瞅准时机正式占领泰原与阿史那隼为敌。那时候,镇西府消耗的惨,阿史那隼也不会太好过,后路再被切断,士气大跌之下,闹不好就会被镇西府抓住机会猛打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