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表示没能亲眼看到他姐骑马乱跑,对他来说太仁慈了,不然回头不知道怎么跟祖父交代:“四姐姐到这里性子变了许多。记得在京城的时候,四姐姐不是这样的。”
芳姐看看三郎,好像是变化挺大的,难得这个不太接触的弟弟能看出来:“恩,别四姐姐四姐姐的叫,听着怪难受的,你就叫我四姐就好。”
华三郎抿嘴,心说那就不能忍忍吗:‘入乡随俗吗。’
芳姐噗嗤就笑了:‘是,听着利爽一些。你一人在这里,莫要同无客气,这些东西,喜欢就多过来两次,不喜欢就同我或者你姐夫说,谁还能强迫你来不成。功课那里,先生教导的怎么样,只有你自己明白,若是觉得先生不好,不要客气,四姐再给你请好的。至于我吗,京城对于我来说,确实有点规矩大,这里挺好的,你姐夫也不嫌弃这样的我。然后冲着三郎挑挑眉。
对于姐姐能幸福,三郎还是安慰的:“只要四姐喜欢就好,”最后加一句关键的:“四姐夫也真的不介意才好。”
换来芳姐爽朗的一阵笑声。看着远处教导五郎骑马的高大男子,三郎觉得他说的有点多余,人家明显不计较吗,就差在惯着一些了。
既然芳姐这里都好,三郎忍不住说了归程的问题:“我这里,四姐不必为此太过费心,如今已经是七月了,京城那里还成,可在辽东听说*月份就开始冷了,三郎过来看看而已,四姐这里无碍。说不得过几日三郎就要启程回京了。毕竟五郎还小,我们还是要做打算的,不然路上怕五郎受不住的。”
好吧、这是一个芳姐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呢:‘回去呀,这个呀,大老远的路,好不容易来的,我还没想好呢。’
别说定下归程。人家从来就没有打算放人好不好。
尤其是五郎。从来没有想过,还要回去的,别说自己舍不得。就是池邵德那货怕也舍不得,两人过日子挺单调的,有五郎在有生气多了。
三郎脸上的表情龟裂了,不过想到四姐生产在即。他就这么走了好像也有点说不过去,咬咬牙:“四姐不用多想。我也不过是说说,左右京城没什么事情,等看到小外甥出生,我再回去也是无碍的。”
瞬间芳姐喜笑颜开的:“就说是吗。可不就是要看看你外甥呢吗。先不要想这些,在看看好了。”
好吧这就是华三郎在东郡各种妥协,各种无奈。各种耽误学业的糟心事项。
当中,华五郎奶油一样的脸蛋。已经变成了健康的红润颜色,肩膀上整日里背着,被池二郎亲手镶上宝石的弓箭,如今已经能斜斜歪歪的射出去六七米远了。
一双藕节一样的胳膊,劲头十足。就是从写的大字中都能看出来,笔力重了许多。三郎都不知道要不要夸奖两句了。
五郎的嘴巴眼睛里面更是只有他姐夫,没有别人,对于自己这个亲三哥,每日里客客气气问候一声。
完全是把他自己当成了同知府的主人,在款待他这个外来的客人,三郎怎么能不憋屈呀。
至于芳姐,倒没觉得池二同五郎亲近有什么不好,在京城的时候,五郎就是长在池二郎的怀里的。
从庄子上回来的时候,芳姐终于让三郎五郎带着庄子上的特产,去拜见了御史大人。表达了对于御史大人一路护送的感谢之情。
顺便递上请帖,他家姐姐,姐夫设宴款待御史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