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走我们的路。”
那马车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坐的。车头除了车夫,还有名青衣带刀护卫,可想而知马车里的人,非富即贵。
这种不是他们小老百姓招惹得起的。张文修人穷戾气大,以后得劝他多注意点。
来到村头,王把式正待发车,看到他们母子三人,一阵吃惊。
“哟,秀才公竟然出门了!崔娘子,你这是打算带他们又进城?”
崔莺莺往车上看一眼,已有四个人,还好箩筐不多能挤挤。便说:“是啊,进城访友。王叔,你这车还能坐下不?”
她绝口不提自己要给张文成在城里另找大夫的事。别病没看好,反被人传言张家有钱了,又把刘大夫给得罪了。
刘大夫给张文成看了几年病,私下里换医总是种不尊重。
“能,怎么不能?你们就三个人,还没他们那堆箩筐重!”
王把式当然愿意多挣钱,立马让车里人往里挪,腾出位置。
崔莺莺登车后,数给王把式六文车钱。有了第一回坐车的经验,这第二回她很自在。坐下后自动屏蔽车上臭味,还能抽空照顾大儿子,喂他两口水。
车子超载,抵达县城时比平时晚了一个时辰。
进城后听到大街小巷流动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闻到热腾腾的馒头包子面条香,张文修不争气地吞口水,四下张望。
早上只喝了碗红薯稀粥,饿得快。
崔莺莺可以不管二儿子,但大儿子她着实不想委屈。摸摸身上剩的十多个铜板二两银子,全部家当她都带出门了。
咬咬牙,花六文钱买了三个开花大馒头。这年头人实在,用足真材实料。浓浓麦香味,里面还给夹一小撮咸菜。
张文修把张文成放下来,三人坐在街边,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吃得喷香。渴了,就喝家里带出来的凉水。
等到吃饱喝足,三人才继续朝上一次的那家书肆走去。倒不是不能去别的更大书肆,而是崔莺莺觉得年轻掌柜好说话,审稿要求没那么高吧?
她第一次在古代投稿,其实有点心虚。尽管两个儿子说看着不错,可他们不能代表大多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