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只用一天,我就挖秆成:而作:
七尺身躯挂黄头,
千挖万锯勤在牛。
四野风狂犁风转,
精神灵气只谋春。
一举镰刀盼春旋,
白手起家关爱留。
秆子挖完了,接着开始犁地,一片绯红的风影,在风中摇拽…
原来是我们一对红牛在耕地,它们沉稳而老练,执着而猛进,身体力行着一道道深沟细"垄″,绵延着一片蓬松与酥软,那喷香的细碎,那温馨的热土,在一种开拓与创新中跋涉,原来已经耕完了一块地,真是人民的"老黄牛"呀!
秋天到来,小妹也初中了,来到了新的环境,她认识了更多的小伙伴,其中二壮的两个儿子大海和小河也成了她的新伙伴,按辈份,这两娃叫小妹"姑″,因此,小妹拿大海和小河如侄子一样亲近,每逢上学,她们三聚集在一起,骑着那"阵风"自行车,如"越野"般冲锋,因为每周六放假,他们期望家里的一顿顿饭菜,满满地妈妈的味道…
这样的孩子,大海和小河在父母的抚爱下成长着,父亲二壮和母亲巧珍把他俩视若珍宝,烈日下不让他俩晒太阳,数九寒天下名牌羽绒服和皮大衣…
当然,俩娃特别懂事,暑假帮父母收割小麦和豌豆,锋利的镰刀下"霍霍"直响,打豌豆,打小麦时,他俩帮父母"摊场","扬场",大海是把扬场的好手,这受之于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为了这"两个娃"的幸福而奔波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豌豆和小麦打完了,大海像是"东方″大力士,装满大袋子扛在肩上,一回又一回让它们"颗粒归仓",小河也不甘示弱,将两个铁桶装得满满地用扁担担。
二壮和巧珍眼望着这充满力量的下一代,内心的喜悦与兴奋爬上了面庞,笑呵呵一袋子又袋的粮食帮儿子搭在肩上,而急碎步"腾蛟″的影子,展现在父母面前,是他成长的标志,也是力所能及的表现。
他俩暑假虽然帮大人干农活,可学习从来不敢有半点马虎,大海学习刻苦,小河学习用功,每天六点针,他俩就起床,拿着书本背呀!记呀!将必读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将选修知识胸有成竹,英语先前是大海的弱项,但他知道"勤能补拙",他把生僻的单词记在记在阅读笔记上,既是抽出"喝咖啡"的时侯,也要学会。时态,语法,他上课专心听,课后用功"演练",就这样,几个月下来,他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稳坐"第一把交椅"。成了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小河他有学习的天赋,尽管他学习"懒散",电视是他的挚友,二壮为此很生气,可"天高皇帝远",在校期间,小河的学习情况他难以"问津",然而,每逢考试,他拿回的考卷上都是赫然的"红分",所以二壮拿他没办法,只能由他去了。
闲暇的时间,他俩约小妹去帮大伙摘豇豆,速度加质量均是"上乘",因此,他们也有"不菲"的收入,用来补充学杂费,我们也因此对他们的行动而倍加"珍惜",因为拿这样的孩子而言,对父母感恩,对学习上进,对自己负责,在这个时代为数不多了。
大海像"海",小河像"河",而小妹像"霞",他们集家长的期望而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我们受苦受累,即使有多大的波折也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