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后,板蓝根长势基本稳定,大家就开始也收割第一茬,原来板蓝根的茎叶也是中药,名叫"大青叶″,看到大伙收割完毕,樊大夫便帮乡亲们联系挖掘机来挖"板蓝根"。
经过他的车马劳顿,挖掘机"出身亮相",开赴庄园。
好大的家伙,和"50"铲车一般大小,铲前面就是多了些细密的"爪拢",想来是制作者细心琢磨后特意安装上去的"配件"吧!
开始挖了,全村仅有"劳动力"齐齐上阵,跟在挖掘机后面"乘风破浪"般拾药,每人一个大塑料袋是"行囊",四个人一组是"搭档"。
看吧!挖掘机的四个轮像巨人的四肢在扭动,而铲头上的"爪拢"是"巨兽"的触角,左右摇摆,前后吞吐,一会儿,一条银灰色的银幕在阳光下放映,粗中带细的,细中拓展的,长短交差的,齐肩发,大卷发,长胡须,美髯公,六弦琴,二胡弦,纤夫绳,穿崖索,千头万绪,不拘一格降"药材",真是形态各异…
人们走在后面,黑发的头,白发的头,戴帽子的头,系头巾的头,左右攒动,黑色的手,黄色的手,白皙的手,以及青筋暴露的手,一起挥动,推动一潮又一潮,力挽一波又一波。装满袋子,使劲全力走向一个个车子。
这样,卡车,三辆车,电马子,都装满了丝密,找到了秋的馈赠。
二壮开着他的四轮车,并且带着挂,突突地开在地头,
像是一个巨大的"食草恐龙"。
饱满了身躯,在地里长驱直入,真如"鬼斧神工″又如"大刀阔斧",拉长的脱挂,装满了一袋又一袋草药,巧珍用叉摊开,踏齐,又装,又摆,再摊,再踏齐,让这车变成了一个"火车皮"
″能拉能拉呀!″乡亲又说。
大家将拉回家的草药做了这样的处理。
先在打谷场上铺上一层塑料布做底层,再找来白布又铺在上面一层,然后,将这些草药均匀地洒在这"双云层"上面,等待阳光晾晒,这样加工成的草药既卫生,又健康。
秋天的日头,不再那么毒,淡黄色的晕圈里夹杂着浅浅云,有雨无雨的症状真令人难以相信,如果雨来了,大家便纷纷从地里赶回,拿着又长又宽的新塑料膜将"宝贝"们盖住,防止雨淋。
别人不切整卖,但是父亲为了多余卖些钱回来,总是和母亲拿差"铡刀"切成碎节,晒干,等待贩子们的收购,他们耐心良好,"任劳任怨",他们的忍心和韧性是其他人不可比的,真让人佩服至极。
今年的板蓝根丰收了,收买价也真的不错,一公斤四十元。
这样,乡亲们将″钱"刻化成成人能干的的一个标准,而牛先进和二壮,用机器收了一部分,却也赶着成天拿着铁锹在地里"东边日头西边雨",正是颗粒归仓时,努力的奋战着,几车草药就卖了五万多。“大发了,大发了,今天大伙的经济活跃翻身了。
巧珍是最能干的"永动机"整天爬在电车上,一趟又趟,想要将这在这丰盈中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