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江南贸易的不断发展,陈文敏锐地意识到,要想让江南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必须在生产技术上有所突破。
一日,陈文在视察工坊时,看到工匠们辛苦劳作,效率却不高,心中便有了想法。他召集了林羽、张峰、刘浩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共同商讨。
“诸位,如今我们的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费时费力,若能发明新的生产技术,定能提高产量和质量。”陈文目光坚定地说道。
一位老工匠皱着眉头说:“将军,这新技术可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不断尝试和摸索。”
林羽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其他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再结合江南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张峰提议:“或者悬赏征集民间的智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刘浩补充道:“还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集中精力攻克难题。”
陈文听着大家的建议,点了点头:“这些方法都可行,我们多管齐下。”
于是,陈文派出了一批机灵的年轻人前往各地学习先进技术。他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同时,悬赏通告也张贴在江南的各个角落,吸引了众多民间高手前来献策。
在众多献策者中,有一位名叫李智的年轻人引起了陈文的注意。李智虽然出身贫寒,但头脑灵活,对机械制造有着独特的见解。
“将军,我有一个想法,可以设计一种新型的纺织机,提高纺织效率。”李智自信地说道。
陈文饶有兴趣地问道:“详细说来听听。”
李智拿出自己绘制的图纸,详细地讲解起来。陈文听后,觉得很有可行性,便决定让李智加入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在一间废弃的工坊里日夜钻研。他们不断尝试改进,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这都失败这么多次了,还能成功吗?”有组员开始气馁。
李智鼓励大家:“不要灰心,我们一定能行。”
陈文也时常前来探望,为大家加油打气。
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一种新型的纺织机问世了。这种纺织机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率是传统纺织机的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