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怎么可能打得过三分。
三永远大于二,曹自笑的这句名言,已经无数次被证明过。
所以火箭想要拿烑安为基石,那是大错特错,完全逆潮流而动的产物。是最愚蠢的行为。
当时火箭内部动乱,倒姚派占据上风。
不喜欢烑安的人成为火箭经理。
此人提出来一点,烑安加入火箭以来,并没有得到多少经济利益。
因为有曹自笑的存在,关于中国的所有经济都会被虹吸到曹自笑那里去。
相比之下火箭靠烑安得到的利益,只能算是喝点汤。投入产出根本不成正比。
恰逢此时,达沙的电话打进来。
纽约尼克斯愿意用除去曹自笑的全部,来交换烑安。
达沙说的话,确实说到火箭经理的心坎里。
烑安在曹自笑的身边,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经济效用。不在曹自笑身边,烑安的经济效应基本等于没有。还不如培养一个美国本土能打的球星。
火箭继续用烑安,只不过是赔钱赚吆喝。
显然这都是曹自笑授意达沙做的。
达沙在这次交易中,又学到一招。
那就是要想完成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交易,就要抓住对方思想的弱点。直接用不可拒绝的价钱,把对方砸晕。趁对方被钱砸晕失去冷静的时候,以最快速度敲定交易。
火箭经理也不是没有犹豫过,可纽约尼克斯实在给的太多。
烑安在这里也起到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