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A:“奈利选手用一个大斜线拿下一分!白鸟泽自由人山形选手没能赶上!球速太快了, 要想接下这样的扣球难度很大。”
解说员B:“说起来,牛岛选手和奈利选手都是‘炮手’级别的选手呢,他们的力量都已经超过了高中水平。”
“一个是已经成为国青队正选的知名主攻, 一个是今年才入部的天赋型新人,今天的比赛里,究竟是老将更胜一筹,还是新人后来居上?”
其实解说员所说的,也是很多观众在意的点。他们各执己见, 猜测着这场比赛的结果。
[论综合素质肯定是牛岛比较高吧,他都已经进国家青年队了啊,奈利只是个新人,天赋再高也不可能用短短几个月就赶上别人几年的成果的。]
[单论进攻能力呢?刚才那个扣球真的很吓人啊。]
[牛岛的技术肯定比较好呀,奈利的调整攻还不是很成熟。]
[但是奈利左手右手都可以用啊,这个技能直接无敌了吧!]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 球权轮转, 奈利修轮转到一号位。接下来,该由奈利修发球了。
有人说, 发球在排球运动中唯一一个不需要队友参与的环节。
发球者需要走到后场底线之外, 独自一人面对球网对面的六名对手。
没有队友的帮助,无人弥补发球时的失误。对手、观众、摄像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发球手身上,如同登上一个打了聚光灯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他孤立无援,却也是唯一的掌控者。
好在除了旁白的时候,奈利修并不会因为他人的视线感到压力。他垂眸看着自己手中的排球, 回忆起平时训练时的场景。
他已经在平日的训练中尽了最大的努力, 现在所需要做的, 只是将他的训练成果搬上赛场,对面的选手是谁都无关紧要——
他只需要做到他能做到的最好。
裁判吹哨了,奈利修抛出排球,快步助跑!
和牛岛若利那充满暴力之美的发球不同,奈利修的起步充满了轻盈之美。
他像向前跃起的狐狸,也像振翅欲飞的飞鸟,身材纤瘦,轻盈灵动。但如果因为起步就认为他是个灵巧型选手,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