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4 章(1 / 10)

叶满枝连生产都没抓过, 就更别提办工厂了。

除了知道办厂能增加就业岗位,其他方面,比如企业的纳税和营收, 她几乎完全不懂。

她不懂, 但穆兰懂啊!

街道办的经费捉襟见肘, 她早就动过办工厂的心思了。

其实,光明街上的工厂不算少,但大多数国营工厂都是由区里投资建设的。

企业利润会逐级上缴到区里和市里。

街道办不但拿不到这些工厂的利润, 还得帮区里看着工厂的生产情况。

整天守着好几座金山,却看得见摸不着,只能靠着有限的财政拨款过日子,穆兰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

“主任,咱光明街的闲散劳动力还挺多的,”叶满枝小心地问,“街道为什么不多开几家工厂啊?”

穆兰组织了半天语言,只给出一句“这事说来话长”。

隔壁的张勤简吹了吹茶叶沫子, 接话说:“街道集体企业规模小,生产的产品大多在计划轨道之外, 没有统购,也就没有统销。组织生产不难,难的是怎么给产品寻找销路。”

除非有门路, 否则计划外的产品,很难进入商店或门市部的柜台。

而这些小厂的负责人, 大多是街道积极分子,阶级成分通常是贫农或工人, 让他们组织生产还行, 找销路就不能指望了。

叶满枝眼巴巴地问:“主任, 那这间工厂到底能不能开啊?”

那些困难啊,阻碍啊,她都不关心。

她只想知道工厂能开不。

穆兰站在那蜂窝煤炉子前观察了一会儿,回头问:“生产一个这样的炉子,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叶满枝说:“如果只生产简易煤炉子的话,最外面的铁皮可以用废品收购站的油漆桶,填充用的黄土随便挖不花钱,比较大的开销是内膛和支撑内膛的铁架子。”

“哦,那就是没什么成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