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原本破败的垌蛮大寨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巍峨城墙形成的巨大棱堡,内外规划整齐,将周围方圆百里的土地牢牢掌控在郴州府衙手中。
在县城附近的一处蛮族村落,李纲和李光二人正迎着日头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郎,你说咱们这算不算是被坑了?某老觉得这手法似曾相识,听濂溪书院的人说过,他们好像也被坑过......”
李光伸手挡了挡头顶的烈日,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然而李纲闻言却只是一笑,展现出于几日前完全不同的神采来。
“二郎,为政以德你还记得吗?”
“你的意思是?”李光猛地大惊。
“只是猜测,或许是书院,也可能是那青山君,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吧。”
李纲笑了笑,迈着稚嫩的身子继续向下一家蛮人走去,他们顺利完成查账工作后,又接下了调查平阳县蛮人生活满意度的奇怪任务。
不只是他们,书院两日的休沐时间,几乎没有士子闲着,他们不再像往日一般聚在酒楼闹事闲谈,也没有时间吃酒会友,所有人回到书院的时候,都发现自己黑了不止一圈。
而这才刚刚是开始,早点铺子、茶棚、书屋,各种贴近士子们生活的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在东京湖书院外冒出,吸引了众多士子前来消费。
原先对此一直对此不太鼓励的书院也大力提供渠道支持,继续完善学分的来往供销。
半个月后,苏轼得到了一份让他有些惊心的报道,书院在过去的这段时间,竟然盈利了五万贯!
钱不多,其中最大的一笔还来自于单镶带领下医家士子们的贡献,但这其中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只是提供了一个渠道,无论是书院还是士子们,包括那些选择投资的商人,三方共赢!
“大郎,最近的学业......”放下手中文书,苏轼笑着开口说道。
正准备继续邀功的吕璟差点一头栽到地上,能不能不要提这个?